看到题目,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不就是看书嘛,看书还需要方法吗?从头读到尾就好了。
其实读书并没有这么简单。
从小时候大家认字开始,就在读书,但却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法教我们如何读书,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也是看完一篇文章,再回去找关键信息,其实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在美国教育界认为,指导年轻人阅读,以最基本的阅读概念来阅读,其实是最重要的教育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教学生教阅读的书,本书的作者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他认为读书是有方法和技巧的,阅读是需要训练的。并在本书中提供了几种非常实用的阅读方法,使理解能力变强,完成自我提升。
首先在我们读一本书的时候,要明确阅读的目的:
A:为了消遣而读
有的时候我们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前一阵大家都说《解忧杂货店》,东野圭吾,非常火,非常好看,你也跟着去看了,走马观花,读过了,感慨了,又忘了,这样和打游戏,看综艺没什么区别。
B:为了理解而读
或许我们读了大部分的书都会忘,但是在脑海里留下的部分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指导我们的行动,作者把读书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第一层:基础阅读
初步的阅读能力和技巧,拿到书开始看,了解大概意思,这个层次的学习基本在小学初中就已经完成,也应该是读者都基本具备的层次。PS:原来我以前的读书方法还在第一层,流泪
第二层:检视阅读
这一层才算是真正进人阅读的层次。我们应该先开始选书,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假如看题目和简介发现不感兴趣,可以暂时不去选这样的书。有时候我们在网上不分类型和种类,什么豆瓣TOP100的书,人生必看60本书打包下载等,毫不犹豫的就下载下来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可能就忘了自己下过这些东西,还有的看了两三本对自己有用的,其他的静静的躺在硬盘里。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网友分享的四库全书,怕错过就下载了
将近7个g。下完了我才意识到,我会看吗,这么多,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对这个好像也不感兴趣,就是觉得看名字很厉害的感觉,就毫不犹豫的下载了,现在已经删除,太占空间。我们在选书的时候也是一样,我们是读书,不是屯书,看书是为了获得资讯,解决问题,了解知识,所以检视阅读讲了这样的方法,可能大多数人也都知道。
其特点在于强调短时间。简单地说,就是在短时间里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
检视阅读共分为了两种(阅读技巧)
A: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5-10分钟的略读)
用最少的时间寻找这本书的主题或思想。大多数情况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但你觉得只要看完,书中的资讯及观点就起码会对你有用处;其次,我们很需要这部分内容,但时间却很有限,所以我们开始做 “略读”。
目标: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
(1)先看书名,是否是你寻找的
(2)序言部分,推荐理由及成书背景
(3)观察目录,仔细搜寻
(4)着重挑出目录里感兴趣的地方,先看这一部分,深入了解
花了几分钟时间,对这本书大致有了了解,就知道这本是否适合你。
B:粗浅的阅读
目标:追求速度。默读,逗留,倒退都会影响速度。
阅读规则: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注意:以前我们可能遇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查资料,问老师,弄明白再说。可是在这本书中却指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论述“如果没确定就做这些事,只会妨碍我们的阅读进度。”
粗浅阅读指一气呵成,不求甚解,不为不懂的地方停留,以获得书的整体感,了解构架。也便于在后期分析阅读时将精力集中在不懂处,粗读之后同时结合前后文去理解。这招可用在艰深晦涩的书上,比如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过程中,可以标题为问题,我们要带着问题读。
及时做笔记:划重点,写感想,记疑问。做笔记能①保持清醒②.帮助思考③.帮助记忆。
做笔记的技巧
1.划底线
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
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
4.在空白处编号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
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
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
粗读完之后,在进一步解决笔记中不懂的问题。
第三层:分析阅读
这种方法开始就走向了纵向思考的阶段,就是完整的阅读,或是说这是读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重点在于如何把一本书吃透。
先把书分类:历史类,小说类,实用类等等…不同类型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更复杂的适合反复咀嚼反复理解,以增进理解能力为目标来进行阅读。
书中给出了阅读者需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①:整体来看这本书在说什么?你需要想办法找到这本书的主题。
②:作者在细节上说了什么?你需要了解作者的观点。
③: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④: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为你解决了什么问题,对你而言的好处
如果我们将这四个问题带入到这本书里,就是这样
主题:这本书列举了读书的层级,指导我们的读书方法,让我们正确的在书中思考。
观点:拿到一本书,先要分类,再粗略的阅读,然后进行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道理:很有道理,拿到一本书之后比较重要的就是要带着问题去读书,不要盲目,没有目的。但是也不必要求所有的书都要这样,有时候会浪费很多时间。
关系:让我知道了原来读书是这样的,以前太浮于表面。转变了我的读书观,指导我去更科学的读书。以后我在读书尽可能还要做以下几点:
(1)复述一本书的主要:找出作者对自己观点的论据,确定书中的问题哪些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还没有。
(2)辩证的看书:读每一本书要具有从中获得有意义东西的态度。不要上来就觉得作者文笔差,
(3)和别人分享:下面是一张学习效率的图标,我们发现通过阅读学习只能吸收20%,而教给其他人能吸收90%,所以学习最好的方式是教给别人,你能教懂别人,自己还不会吗?
提问:我打了这么多字,你猜这本书我理解了多少?
第四层:主题式阅读
这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应该去读同一主题的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在一个主题下分析阅读这些书,比较它们的主要观点,差异点。
(1)文化,历史,工具类的书籍,确定好主题
方法:浏览所有你找出的与主题相关的感兴趣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注:你关心的主题才是最基本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2)根据主题,自己先预想关键词,写下来,看看作者是否提及这些关键词,在这时候就是要由你来首先发起阅读目的,而不是跟着作者的逻辑走。
(3)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不管是解决沟通问题,还是厨艺问题,我们先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书中是否写过这些问题,但是大多数的作者写书的初衷都是针对自己的一些问题或者想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他们的见解和回答。
(4)分清作者的中心观点,将你的解答与作者的解答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来分析你们不同的解题思路。
(5)客观分析这些讨论。我们在主观上来讲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要站在第三方角度看待。
注:可以在他自己的文章中引一段话出来,论证他的论点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1.这是一本教我们有效寻找,分析,管理信息的书。作者提出了四层阅读法,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但对我们最重要的是最后两种。
2.想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首先进行分析阅读,把一本书吃透,在进行主题阅读,假如我要学演讲,我就看四五本演讲类的书,从里面对比,发现方法,和其他作者对比,相同点,不同点。我可以在里面学到什么,加以训练。
3.我们可能或多或少用过本书的理论,只是自己不知道。这是一本实用工具书,并不是很好读,行文啰嗦,大家在阅读之前做好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