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怎么安排呀”朋友问,“回老家看奶奶啊”我脱口而出。
我的奶奶今年81岁,身体还算硬朗,头发已苍白如银丝,前额的皱纹如一道道沟,仿佛深深雕刻着人生的沧桑。每次假期带着三岁多的女儿一起回去看她,她总是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随即又露出灿烂的笑容,用颤抖的声音抱着我说:“你们回来了!”
我是奶奶的长孙,小时候和奶奶相处的时间最多。上学那会,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去奶奶家碗柜里找下看有没有剩饭剩菜吃,巧的是每次都会有,因为奶奶会特意多做一些或者自己少吃点留一些给我;晚上写作业,奶奶总是陪着我,夏天给我打扇,冬天给我烧火取暖……那时候和奶奶聊天她说,等我们长大,等着我们上大学,好好赚钱孝顺她,一会又忧伤的说不晓得能不能活到那一天。以前我远在上海工作,一年也只能过年回来一次,有一年,和她聊天,她黯然的说,你爷爷真是有福气啊,走的时候,儿孙满堂,热热闹闹,怕到我走的时候,你们一个东一个西,到时候不晓得能不能赶回来,到时候冷冷清清的,爷爷是我读高中时去世的,那时候弟弟们还小,只有十来岁,爷爷走的时候,他们在亡灵前一字排开,哭成一团……每每想到这里,我总想多回去看看……
时值秋天,遥想老家山上的松树应该还是青翠欲滴,地里的板栗球已经开始变褐色,林子处传来各种鸟叫,一阵风吹过,金黄的稻田飘过来阵阵清香……我的思绪也随之飘扬……同样的秋高气爽,同样的阳光明媚,那时候爷爷健在,总是种了很多农田,在这样收获的季节便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那时候的爷爷奶奶顶着骄阳收割稻谷,为了抢时节,中午不回家吃饭,于是给她们送饭便是我的事情了,妈妈装两钵菜,两钵饭,一壶茶,再拿两个茶杯,我用小篮子给爷爷奶奶送过去,收割稻谷要选艳阳高照的天气,在路上行走,地上的热气透过凉鞋,脚底感觉烫烫的,我的小脸蛋也被晒的红红的,爷爷奶奶看到我来了,甚是高兴,脸上乐开了花,走到田头席地而坐,边吃边乐呵呵的和我说“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这土地最是不会骗人的,今年又不用饿肚子了……”虽然孩童时懵懵懂懂的不太明白,但是这些话已经像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在现在不缺食物的年代,大多人都失去了对食物的敬畏之心,女儿学校餐前礼仪背诵着“粒粒皆辛苦”但多半不知其意。爷爷奶奶在这片土地上,春天播种,悉心呵护,打草除虫,现在这种秋收的忙碌是喜悦的,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然中间不会总是风调雨顺。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随着光阴的流转,小时候和奶奶一起住的青砖瓦房早已被拆除,爸爸妈妈重新给修了新房子。房子新了,但是奶奶却老了,每次带女儿回去,我给奶奶和她拍照、录像,奶奶是那么的高兴。当我把这些记录都存在手机里的时候,心底默想:这些记忆我一定得留存在自己的脑海里。现在的人们,能够用科技以镜头记录生活的片段或瞬间,但真正留存心底的又有多少是生活的温度、人情的温暖?
我和奶奶的故事还没结束,趁时光还在,多回去看看,我默默的对自己说,期盼着10.1长假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