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做销售也有7年了,不正经的也有25年走上销售岗第一天,老师就告诫说不管你们做不做销售,你们一直在销售你们自己,让世人接受你的想法,你的学识,你的能力。所以我说,不正经的做销售也有25年了。过程总是充满着各种未知,有挫败,有惊喜,有无助,有迷茫,如今出去讲课被小伙伴们感慨套路深,有想法,会营销,所以总觉得应该找个机会拿出来分享,交流才能更加进步成长。
今天发个朋友圈,被朋友感慨为什么我用的是她做的品牌商品,却没有找她买。她有推荐,只不过当时也许我是真的没时间体验,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后来是另一个朋友送的给我体验。所以想想,今天来说道说道这个话题
做销售很多年,总有一个困惑,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见熟人卖货,却会绕道,宁可有时候去网上找一样的,或者找个陌生人买,也不去问问我们的熟人?或者在我自己做销售的时候,很多朋友却在别人那边买了,却还不是因为他们熟悉?
我自己做过这样的事,也看到很多卖东西的朋友遇见过这样的问题,也问过很多买东西的朋友。总结了以下原因,供各位小伙伴参考。
1. 想了解,又怕问了之后不买不好意思,特别是熟人给我们一推荐往往不会只介绍我们感兴趣的那个,有可能会给我一推荐一系列,弄得我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干脆我就不问了在别的地方买了,避免尴尬。
2. 跟熟人买想还价,又担心熟人拒绝优惠,自己面子不好看,或者担心自己还价被熟人笑话小气,干脆找个陌生人,即使谈不拢,也不尴尬。
3. 怕表示出有兴趣以后,熟人一个劲推销,碍于面子买了之后发现产品一般,内心不爽。
4. 之前熟人是做别的,突然开始做销售,或者今天吆喝这个,明天吆喝那个,也不知他是不是一时冲动,也不知他选东西的眼光怎样,也不知是否真的专业,内心不放心,还是算了
5. 归根结底的问题其实就是两个字:信任
问题找到了,要怎么破?
营销有句话“不在道上,就在劫中”。上“道”很重要,“道”不是套路,是初心,是你想走的路,做的事。不管我们打算销售什么,不管是不是卖给朋友,
我们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这个商品,我认可吗?喜欢吗?我使用吗?”
我们问自己的第二个问题:“我是一个可靠的人吗?我是会推荐更合适而不是更赚钱的产品给朋友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才有接下来的一系列关于“术”的层面的解答。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五个层次:知道、认识、了解、合作、深交。真正的信任是建立在有过合作的基础上,或者听自己信任的人介绍的基础上产生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跟所谓的熟人其实只停留在“知道”或者“认识”的层面,这样的层面,因为信任感不足够,很多话不会明讲,我们在购买时又有太多的担忧,让我们放弃了询问所谓的“熟人”,选择仅仅旁观,而不是行动。
那我们如何打破这种“熟人”的壁垒呢?
第一步:树立自己的形象,不管你是在朋友圈,还是在现实中,一定要建立一个深度喜爱和认可产品的形象。销售实体商品的,自己使用产品的图,比商品本身的宣传图来的更有意义。做代购的小伙伴,一个有着自己在逛商场和排队的视频会更有说服力。做金融产品的小伙伴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反而直接推荐和卖产品的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树立的是自己不断累积学习以及服务其他客户的形象。
第二步:打消熟人对于价格的顾虑和想法。你会发现当我们知道一个东西可以还价时,一部分人会暗自窃喜,拼命还价,软磨硬泡,当你给了最低价他还觉得你赚了多少钱;另一部分人会不开心,因为他觉得自己不怎么会还价,会不会就买贵了,吃亏了,于是以后就不来买了。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当你对待所有人都是一个标准的时候,才是真正能让绝大多数人都开心的。
第三步:有技巧的表明立场。很多人在朋友圈里发自己商品的感觉叫做“爱买不买,我就这样,不会纠缠。”这样好,也不好。高冷系卖家固然有人喜欢,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喜欢有温度有热情的人。我们的立场叫做:我为你考虑,我推荐最合适你的,你可以选择从一点开始尝试,也可以照单全收,但是不管你选不选择,都不会影响我们的交情。
推荐产品一样有技巧。
比如:初次只推荐低价高质的一款产品,或者一个简单组合,不要一股脑儿推荐一堆,先获得尝试机会,告诉朋友,如果是全套选择是怎样,有几种方案,你可以先选择简单的做个尝试,给对方台阶的同时就是在我们铺路。
比如:推荐的时候写上自己对产品认知的过程,客观评价,推荐理由。
有时候价格是问题也不是问题:符合需求的商品,钱就不是问题;不符合需求,再便宜也是浪费。
最后一点:你在朋友心目中是否是个靠谱的人?你的所有推荐是因为你喜欢,还是因为你只是想卖出去商品?
熟人间的销售要的是走心,而不是轰炸:建立信任,适度推荐,有序跟进,获准尝试,增加粘度,用心服务,转化忠粉。
其实想写的很多,但是真正落笔却发现,道理虽然相同,但是不同商品的熟人营销差距太大。比如化妆品VS衣服首饰,保险产品VS金融理财,代购VS微商,食品VS保健品,我朋友圈中八大类销售人群的风格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