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有度 第十一章:治至
在上一章中韩非子主要讲了“贤臣”的职能与职责,韩非子用一个比喻简单明了的说明了这个问题,人臣就是君主的手,执行大脑发出的指示,上以修头,下以修足。“执行”就是臣子的职能,职责就是修头与修足。韩非子进而讲了臣子如何把事情做好的方法与方式,一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事物的属性入手透彻的了解的事物,二是与时俱进,按事物的发展规律与发展阶段解决问题。紧接着韩非告诫君主不要按个人的喜好与习性选人用人,尤其是贤哲之臣与事能之士。如贤哲之臣与事能之士掌握了君主的喜好与习性,有可能被利用,继而会失去权力与国家。
如果君主行使大脑的职能,臣子行使手的职能,君主依法选人用人,那么就会出现国家治理的最高境界。世间的一切祸事与痛苦都来自于不认命,不守则,不守法。命是天注定的,运是可能改变的,这就是为什么世俗社会中大家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处在不同的环境,过着不同生活的原因。一切不认命的思想都是欲望,而欲望会驱使人做超越自我能力的事,必然会不守则不守法,其结果就是事与愿违,痛苦万般。当财富成为民众唯一追求的目标,当金钱成为社会唯一成功的标志,那么自我就会冲破思想的约束,干出超越自我的事,结果自然是不可想象,财富超越了灵魂。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与迁栖,原因只有二个,一是战争的祸患,二是财富的诱惑。这都不是至治之象。在韩非子看来,至治之象首先是“民不越乡而交,无百里之感”,意思就是百姓不离乡私交,没有远道奔走的忧虑。试想一下如果天下大同,社会财富均等,民众都共同富裕,何人会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何人会越乡而交。当然你会说天下大同只是个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可能存在,所以“越乡而交”是正常的,谁不想过的好一点,谁不想多挣点钱,凭心而论,这么想也是对的。但,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看,天下大同是可以的,只是社会管理与民众教化的问题。
至治之象的第二个表现“贵贱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意思是贵贱不相越,愚智各得其所。这里的贵贱不是指财富金钱的多少,而是社会地位,古代就是爵位,因为爵位是君主授予的,如果爵位相互逾越那就会产生混乱,社会就会不稳定。在和平年代想通过所谓的“革命”来实现个人社会地位的反转,那是犯罪。“愚智提衡而立”,不是说蠢与智,而是指个人综合能力的强与弱,这一点和现代社会一样,个人综合能力强的自然收获的就多,个人综合能力弱的自然收获的就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就是至治之象。
【故民不越乡而交,无百里之感。贵贱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
在公司管理中,至治之象就是不越职不侵权,每个人都能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收益。在私营企业里,打工者首先要承认自己打工者的身份,不能总想着自己坐上老板的位置。在私营企业里,老板的地位与权力是与生俱有的,这是不可改变的实事,所以来企业打工,一是要承认企业的现状,二是要服从老板的管理,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本岗位的事。当然,你有了一定的积累,创业开公司自己当老板,自然另当别论,但,如果你是老板,一样希望员工能承认公司现状,服从老板管理。所以说,人心都是一样,只不过到那山唱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