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统治的时候,国家谈不上多么多富裕,物资和人口长期处于一个上下波动的范围,简单说就是生产效率和耕地不变的时候,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势必会发生资源争夺,进而导致战争,局部冲突最后转变成国家内讧,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切磋。
安史之乱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尤其是我看完长安的荔枝以后深刻认可了这一点。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前者讲的是大自然一定会调动更多的资源来弥补某些缺陷,比如失火的某些干旱的草原尽管所有枯草都被烧尽,来年新的草原又会恢复如初。人之道则刚好相反,如果某片地区有好多树木,人类砍了造房子觉得挺不错,就会继续砍,砍一次砍二次,砍三次,直到无树可砍。
西北荒漠那么大一片荒漠咋可能天生这样,大概率是过去人类越砍越猛,直到砍了这片地区几乎所有的树木,新生的树木得不到成长就被远处的风沙干掉了,于是绝户,变成荒漠。
长安的荔枝里主角是一个算数很有名的人,因此被招为官职,但不幸的是老天派了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老板要吃新鲜的荔枝,但是广东的荔枝要运送到北京,还得保鲜,难度有多大,里面算的很清楚,简单形容一下就是整个长度一千多公里,但那时候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马,每天能跑的距离就只有三十到七十公里,最快的马也要跑半个月,而荔枝保鲜就只有三天,这可如何是好?
当一个任务和实际能力不匹配的时候怎么办,任务不变的前提下,要么提高整个系统的能力,要么减少任务,均摊任务的分量,可是那时候任务是不能减少的,甚至在执行的时候还会加任务,你想皇帝和贵妃吃了肯定会想要不要给另外一个娘娘、另一个王公贵族、另一个家族亲戚也分点?所以只能不断的加码,压榨运送环节的每一个细节。
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为了及时运送到,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最开始的采摘荔枝,变成了直接砍树,从本来只砍树几颗到最后砍了半个园子,一级又一级往下任务几乎是翻倍式的,为了达成仅有的一个目标,任务下发的时候直接变成了两个目标,三个目标。
就好像原本计划做十个,但至少得准备十五个,原料采购可能要按照十七个去采购,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而定价最后一定是按照十七个的成本和溢价去去定价十个商品的售价,便宜不下来的。
所以这本书深刻诠释了,认知偏差是咋回事,所有的水面都有可能有着深厚的水底,而不走一遭,根本看不懂。
长安的荔枝贵有贵的道理,客官你要买的话很简单,掏钱就好了,可是你要亲自卖,那不好意思,按规矩来,规矩就是肉多的被先挑走了,剩下的是核大肉小的。
你要不要进货呢,要的话先排个队取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