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流行谐音梗,今天920,意思是“就爱你”。
爱情这东西,每个人多少都明白。可“就”字背后的傲娇或者坚定,又从何说起呢?很多时候,“就爱你”是一种不经意的怦然心动。
每次换手机或者换电脑,我都会有意地翻检一下过往的照片。
最早的几张,是刚和家里领导在一起那会儿,我留着奇怪的最炫民族风一样的发型,分明是文科男,却穿一件格子衬衫。领导不像现在那么时髦,一副大学生的模样,手里捧着亲手做的小小一只树莓蛋糕。
往后翻翻,是一起去过的地方、看过的风景:土耳其卡帕多奇亚的天空中,比星星还密集的彩色热气球;瑞士宝石般湛蓝的图恩湖边,刚刚睡醒的小镇;奥赛博物馆里的罗丹雕塑和德加“舞女”;纽约中央公园的林间松鼠和池塘水鸭;还有摸着大都会博物馆门口修剪齐整趾高气昂的贵宾犬,一起定格的瞬间。
说实话,在繁忙而胶着的日常生活里,这些很难时时想起。可重看一幅幅画面,就像记忆深处堆满杂物的角角落落,忽然被翻开。某种曾经熟悉又略显陌生的感受被唤醒,看着看着,好像心都快要融化。
《酒干倘卖无》里有一句:“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被爱应该就是这种感觉吧。
2
被爱像糖,成熟如你,已经不会拿它当饭吃。可一旦少了,又觉得缺少滋味。
每天早上一睁眼,恋人在你的床边放了一杯温水,底下压着一张字条:“我先上班了,记得吃早饭。”
加完班回家,拖着疲惫的身躯推开门,发现爱人还没睡,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漫不经心地抬头瞥你一眼:“喏,给你剥了石榴,一起来吃。”
没有这种经历,未必缺爱。但要是被这样爱过,自然能领略生活的甜蜜。
我写情感专栏,每天都会听到抱怨甚至愤恨。可身边一些不定期撒狗粮的朋友,也确确实实地让我相信,人性再复杂,爱与被爱仍有当做美德去追求的必要。他们从不刻意强调什么,可筷子掉地上了,自己还没弯腰,对方已经捡上了。聊到什么目的地,自己随口一说,对方却查起了假期机票。或者干脆不费什么事儿,人群围坐,一个言笑自若,向远方看去,就能看到专注而倾慕的神情,就像狗焕或者阿泽凝视德善那样。
“被爱”不会长期占据心头,它只是偶尔的福至心灵。可想到自己是被爱的,那些琐碎平庸和困扰苦痛,最终会兑换成两个字:值得。
爱就爱得值得,错也错得值得。被爱的人是幸运的。
3
有一种罕见的心理疾病叫被爱妄想症。
患者会有和另一个人相爱的错觉,眼中所见的“爱人”,无论身体姿态、行为举止,都在向自己传递爱意。有时候我们说笑,讲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男生,无意中和他对视一眼,仿佛暗恋了他三年。被爱妄想症,就是这种戏言执念成魔的结果。
可实话实说,妄想症不可取,被爱却是一种微妙、隐秘又美好的体验。
当今英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伊恩·麦克尤恩有一部叫《红气球之恋》的小说,讲述一名科普作家和一位被爱妄想症患者之间的关系。关于想象中的被爱这件事,有很多动人的描述。
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把爱放在心底,藏得那么深又那么真的女人,如何酝酿,又如何喷发,也是很有趣的爱与被爱。
写下不朽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塞林格,还有一段著名的话:
爱你是我唯一重要的事,莱斯特小姐。有人认为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许真是这样的,莱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想触碰又收回手。
被这样的人爱着,是很多人会心动容的事吧。
4
仔细想想,人真是有趣。
明明需要被爱,可动了想要“被爱”的念头,就忍不住去暗示去付出去索取,被动成了主动。主动而别无回应,又会感慨,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真理总是透着无奈的意味。相对而言,主动的爱可以控制,被爱却主要指望别人。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渴望被爱而不得,是现实和文艺作品里惯常的主题和套路。因为被爱的曲折回环里,很少有个体的抗争,面对的却是命运那未知的巨浪,不知将你我拍打到何处。比起主动的爱或不爱,被爱更让人如醉春风,不被爱则让人黯然心碎。
我常常坚持,要聊成年人的爱情。所谓成年人的爱情,就是不说天真的傻话,也不持过度的虚无,分寸进退,但求精准。而成年人的标准,不是是否已满18岁,而是能否懂得爱的意义,又是否领悟被爱的真谛。
920,愿每个渴望被爱的人,都能深情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