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
《随园诗话》原文:
有妓与人赠别云:“临歧几点相思泪,滴向秋阶发海棠。”情语也。而庄荪服太史《赠妓》云:“凭君莫拭相思泪,留着明朝更送人。”说破,转觉嚼蜡。佟法海《吊琵琶亭》云:“司马青衫何必湿,留将泪眼哭苍生。”一般杀风景语。
临歧,亦作“临岐”。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庄荪服,(无资料)
佟法海,(1671-1737),号悔翁,又号陶庵,一等公佟国纲的次子,孝康章皇后的侄子,康熙皇帝的表弟。康熙三十三年(1694),佟法海24岁进士第,授南书房行走。康熙三十九年(1700)由检讨迁讲学,任日讲起居注官,在懋勤殿担任皇子的老师。康熙四十四年(1705),迁升侍讲学士。康熙五十五年荐任广东巡抚。雍正四年(1726),佟法海晋升为兵部尚书。史载:“命往西宁搬取塞思黑(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康熙皇九子胤禟被革黄带子,削除宗籍。三月,其名被雍正改为塞思黑,意为讨厌之人)家口,未请训即行,迨抵保定,复独自进京。上(胤禛)责以前此既不请训旨,今又何必渎奏。公闻谕又回保定,将塞思黑家口带领来京,交内务府收管。上(胤禛)怒,以不称职罚往西宁抚远大将军允禵军营效力,寻以阿附允禵、年羹尧革职发配。” 佟法海著有诗集《悔翁集》。史料说他流放西北时,“寓居古寺,终岁不还私室,疏布羊裘,从者老仆一人”。佟法海在《浔阳楼》中写道:“琵琶一曲断肠声,触拨当筵谪宦情。为语江州白司马,留将眼泪哭苍生。”
琵琶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九江长江大桥南岸东侧处),面临长江,背倚琵琶湖。琵琶亭建于唐代元年,已有1200年历史,原在九江城西长江之滨,即白居易送客之处,但历代屡经兴废,多次移址。唐元和十年(815年),诗人白居易由长安贬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翌年秋天,送客于浔阳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长江一段)头,有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诉说身世,触景生情因作《琵琶行》赠之,亭名由此而来,现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点。
本人翻译:
妓与人赠别:“临歧几点相思泪,滴向秋阶发海棠。”这是临别伤情并表思念之情的话语。而庄荪服太史《赠妓》说:“凭君莫拭相思泪,留着明朝更送人。”把妓女陪侍逢场作戏之事说破,味道就转变了,似同嚼蜡。佟法海《吊琵琶亭》诗:“司马青衫何必湿,留将泪眼哭苍生。”一样也是杀风景的话。
真老实人言:
人贵直,文贵曲,诗贵藏。
所谓藏,就是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意旨、讽刺等,蕴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有人说,这样写,好多人看不懂,体会不出来,不是白写了?若是如此,先是自己找原因,查一查写作方法有无问题。假如觉得没有问题,那就算了。别人看不懂,是因为他的思想情感没有与你合拍,无共鸣之处。别人看不懂你的诗,你也不必觉得难堪,袁枚也有看错的时候。本则诗话之中,他引佟法海《吊琵琶亭》诗:“司马青衫何必湿,留将泪眼哭苍生。”为杀风景诗句,实际上就是误读。佟法海的原诗题目为《浔阳楼》:“琵琶一曲断肠声,触拨当筵谪宦情。为语江州白司马,留将眼泪哭苍生。”此诗为佟法海由兵部尚书谪贬至西北军营辅佐允禵西征,无所事事时所写。看过全诗,再体会一下佟法海当时的心情,就知道不是杀风景语了。沈德潜说:这是“大臣心事”的借题发挥,读过,“令人肃然起敬”。是否如此,各有见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