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直在看一本书——《东周列国志》,以通俗的语言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十分推荐。
我必须说,作为一个女性,整本书不下上千个人物中,第一个让我倾心的是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谦和有礼,出身贵族,有勇有谋,心胸宽广如海。我爱他用人唯贤,即便管仲之前置他于死地,也叫一声仲父的非凡气度;我爱他救燕存鲁助郉,却不贪回报的正义凛然;我爱他以德服众,结盟八国,称霸中原的英姿飒爽;我也爱他后宫三千,唯美人是爱的倜傥风流。
对,我想,小白,应该是那时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让人仰视的英雄。不经意间,齐桓公竟成为了我看书的一条线索,我想看看他的一生,见见他的丰功伟绩,目送他的大好前程。可后来,结局却是那么让人唏嘘,一个我从没有想过的结局。
事件的转折点应该在管仲病榻论相的那一刻,一时间管仲后竟没有合适的接班人,鲍叔牙、隰朋等皆有弱点,不堪重任。
于是,桓公曰:“然则易牙何如?”
仲对曰:“君即不问,臣亦将言之。彼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必不可近也!”
桓公曰:“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尚可疑耶?”
仲对曰:“人情莫爱于子。其子且忍之,何有于君?”
桓公曰:“竖刁自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尚可疑耶?”
仲对曰:“人情莫重于身。其身且忍之,何有于君?”
桓公曰:“卫公子开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于寡人,以寡人之爱幸之也。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父母,无可疑矣。”
仲对曰:“人情莫亲于父母,其父母且忍之,又何有于君?且千乘之封,人之大欲也。弃千乘而就君,其所望有过于千乘者矣。君必去之勿近,近必乱国!”
这是非常之经典的一段对话,足以显现管仲的智慧,也足以窥探出桓公后来的反转。
管仲逝,犹如堤防去,奸臣小人如水横流于朝。桓公晚年无心国事,奸人专权。死后五子夺位,无人治丧。齐国也一夜回到解放前,什么春秋大业,什么称霸天下,什么富国强军,只像是了那一缕青烟,风一吹,便散了,无影无踪。
桓公晚年如果依然任用贤臣,如果能调和宗室矛盾,如果……,可惜没有那么多如果。桓公自恃功高,日益骄固,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齐国之祸不可避也。
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说要跑一百里的人,跑到九十里的时候其实才跑了一半而已,这句话总结桓公的一生再合适不过了。
到了离目标最近的那一刻,也许就是最煎熬的那一刻。可是停下脚步意味着一无所有,咬牙坚持才是正道。
突然想到了最近亲戚中发生的一件事。我姑妈有两个儿子,在这一年多里,两个儿子前后结婚,先后生孩子,前后孩子办满月,前后孩子办满岁。这一下就请了六次宴席,每次喜事必定是把能请到的人都请到。我们那儿的风俗是去了都是要送礼金的。结果第六次的时候,有几个亲戚终于忍不住了,这就结成了矛盾。这是不是一种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呢?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