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墓志铭是: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可译为中文: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济慈这句墓志铭表示人生短暂,转瞬即逝。人皆是向死而生的。死亡是暂时的终点,更是归宿。随着肉体腐烂,意识消失,人存在过的痕迹也慢慢淡化了。这不可不谓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
但人不是被动接受死亡的。在死亡之前,人生有一个长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从婴孩成长为少年、中年、老年乃至耄耋暮年,有温情,有陪伴;有困境,有分离。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成长,都是人生百态。
本期周刊以“选择与成长”为主题,精选五篇文章,从童年的单纯、可爱,直到中年的种种挑战与困境。在每一次尝试与选择里,他们成长为不同的自己。
作者:雷妮烤薯小姐
海蒂看常人看来是个多么不幸的孩子,父母双亡,又被姨妈抛弃,企图把她丢给独居在阿尔卑斯山的爷爷。成了孤儿的她有权养成自卑、怨恨的性情,然而她没有,内心丝毫未留存阴暗的东西,整个人都是通透明媚的。海蒂所到之处,仿佛一泓甘泉,给周围的人带去清凉与快乐。
刚被姨妈带去爷爷身边,冷酷的爷爷不搭理她,要赶她走,无路可走的海蒂却悄悄地钻进羊圈,和两只山羊美美地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又遇见小小牧羊人彼得,穿着睡衣赤着脚就和他上山放羊去了,她沉醉于阿尔贝斯山的美景中,不知疲倦地奔跑于山野之间,尽情地呼吸着山间空气。
……
善良的人应该被温柔以待,这是世界本来的模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沐浴在大自然的阳光,自由的空气和亲情的温暖中。
作者:与Winter的五百天
时间和爱情,可以说是两码事,也可以说是一码事:爱情需要时间的磨合,时间可以抵消爱情的甜蜜,而故事的主人公乔尔和克莱门蒂娜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对。
故事运用了插叙的叙述手段,通过先介绍两人相遇的场景,他们谁也不认识谁,但是却感觉对方很熟悉,在蒙太克的海滩上,乔尔遇见了克莱门蒂娜,这时的乔尔,记忆里只存在他的前女友内奥米,他不敢去尝试着和这个身旁的陌生女人聊天,内心里期望着如果能够和自己的前女友复合有多好。
……
当记忆到达了尽头的时候,乔尔的背后已经一片空白,这种镜头上的展示让人心痛——同时,这也是相当经典的心理蒙太奇的运用,将抽象化的心理冲突通过形象的场景变化来表现,更加能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前后变化。
电影里面有段诗,是亚历山大蒲柏的诗:纯洁无暇的生命是多么快乐,遗忘世界的人世界也把他遗忘。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接受每个祈祷,回应每个愿望。
作者:靳鑫扬
这部电影被很多人归为爱情电影,提及它时,“初恋”“爱情”“一见钟情”也是最常出现的字眼。但真的是这样么?它真的是一部爱情电影么?
其实并不是的。
读了原著后就会发现,其实初恋与爱情,只是这部作品最浅的一个层面罢了。作者真正想表达的主题,其实是成长,是教人以善与美。
……
最难能可贵的是,虽然主题为成长,但全书丝毫没有说教的味道,反而读来趣味盎然。作者采用双线叙事,分别以男主和女主的口吻娓娓道来青春期里特有的烦恼和心动,心理描写十分到位,让人读来自己也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故事的最后,Bryce和 July一起种下了一颗无花果树苗,也在彼此心中埋下了一颗善与美的种子,等到所有的偏见、误解、矛盾都烟消云散,这颗种子终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作者:三度君
影片到最后,斯隆女士选择了和对方“同归于尽”,如此惨烈,却只用一张小字条再次重申:
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说客,这种信仰不仅存在于对自己取胜的能力。
这也是影片一开始不久便出现的话,而此时的斯隆,扫过一众人错愕又难以言喻的眼神后,很快就成了阶下囚。
不惜以断送自己前程,来赢得这场辩护。看到这一刻,我相信,没有哪个观众不为之热血沸腾。
作者:射手座恶魔
她的脸庞长得和父亲奈德史塔克很像,见过的人都以为是奈德的另一个儿子。她九岁时问父亲,她能否成为城堡领主?父亲告诉她,她将来会嫁给领主,成为领主夫人,她的儿子会成为骑士,或者领主,掌管夫家城堡。她眼神坚定的对父亲说:不!那不是我!
和那个时代大多数女孩不同,艾丽亚很小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她要成为像父亲和兄长那样拥有力量的人。
可是,命运对史塔克家的孩子们太过残忍。对艾莉亚更是如此。
她是唯一一个亲眼目睹父亲,母亲和兄长三位至亲被残忍杀害的孩子。
从此,开始了逃亡,复仇之路。
……
经历过那么多的苦难,终于能在不动声色之间,稳,准,狠的报了家族之仇。
那些痛苦的夜晚,那些夜夜背诵的复仇名单,当年那个九岁的小女孩,独自背负着复仇的执念,象一个孤独的行者,独自走在复仇的路上。
后记:生活最本真的底色,就在于经历和成长。或喜或悲,但经历过,就是最好的成长。
编辑:金夕子
《简书欧美影视周刊|选择与成长》17/07/29第005期。
欢迎关注【欧美影视】专题。
订阅周刊请关注:欧美影视日常。
加入『欧美影视』社群,请简信主编:金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