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翻到新闻,韩寒的电影《三重门》计划在2018年,也就是在小说十八周年之际正式上映。才意识到这本书已经出版十六年,而我初次读到这本书正好是十年前,回忆起当初那个固执的愤青,会心一笑,真好。
《三重门》:藏在课桌里偷偷看
在初中的图书馆闲逛,就是在书架上找到的,纯白的书面,很好看,就拿起来看,看了几篇就笑的合不拢嘴,觉得好好玩,看到后面好像在看自己的生活。几张书页翻过,发现真有这样敢把我心里的话全倒出来的人。
读到《三重门》最大的感受是真实,学生时代的思考、张狂和困惑全都包含在里面。老爸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少年林雨翔身上,要求他读古文学英语。跟susan阴差阳错的爱情虽然有些狗血,但是这种夸张反而是少年时多数爱情夭折的哀婉。
在你取得成就时,关系跟你越好的朋友,越是容易对你产生嫉妒,友谊是真的,嫉妒也是真的,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就是有些残酷。读了韩寒才知道有一些残酷的真话也真会有人说出口。
初中年代的我们渴望自由,不服死板的应试教育,不甘于平庸也愤世嫉俗,想打破“不准早恋”的死规定,但是敢想不敢做。他替我们做了我们想做的事。读到林雨翔“一张落寞的脸消融在夕阳下·····”的时候,也跟着他一起落寞,仿佛自己的英雄理想也跟着他一起在现实中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课桌里藏了一本《三重门》成为一件很酷的事,仿佛有它镇在课桌中,就可以向这个世界表明自己的态度。
韩寒:谁年轻时候不愤青
那时候,韩寒已经很有名了,几乎所有初中生都知道这个人敢批判教育制度,敢骂老师,敢说我们不敢说的,活生生老师眼里的异端,学生眼里的偶像。
《三重门》里的林雨翔也是一个愤青,也是韩少的缩影。那时候的韩少,每一句话都充满攻击性,每一句话都忍不住掉书袋和抖机灵,他当时和高晓松对骂,说高晓松注定永远赢不了他,因为高处不胜寒。“高”处不胜“寒”。
班上的男同学女同学很多都成了他的粉丝,成了“愤青”,当然也有骂他的。下课我们围在一起吐槽各种不合理的现状。很不成熟但也很无害。
那时候韩少、林雨翔和我都是“愤青”,没有太多利弊观,看不惯的事情就是看不惯。为国、为民担忧的那种热情,在那个年龄里单纯无害的愤怒,绝不掺杂半点势利。现在是个成熟的大人了,有句话说,小孩子才问是非,大人只看利弊。回想起初中少年时的横冲直撞的自己,对现在瞻前顾后的犹豫竟有了一丝宽容,至少我也愤青过。
从“公民韩寒”到“国民岳父”
自从女儿小野萌萌哒的照片分享出来,人人都抢着叫韩寒“国民岳父”,“公民韩寒”的头衔被抛到银河系外面去了。没想到当年酷炫辛辣的韩少也成了在微博上晒娃的“普通人”,甚至有点微博段子手的味道。
韩寒转写杂文开始,就不再是辛辣讽刺,而多悲悯心和清醒理智,他说“我从不代表和代替谁发声,我只代表我自己的判断”。面对入选时代百人榜的巨大荣耀和声誉,他已经不再是几年前那个自夸“这世上写文章李敖第一我第二”的狂妄少年了,他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他说“我经常非常的惭愧,我只是一介书生,也许我的文章让人解气,但除此以外又有什么呢,那虚无缥缈的影响力?”
从不可一世玩赛车的傲娇少年到谦逊的爸爸和作家,韩寒的变化真的挺大的。
很喜欢南方周末对韩寒的报道里的一句话:
“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少年终于走向青年。那个恃才傲物、无礼冒犯的韩寒和那个一路漂泊、勇敢向前的韩寒终于握手言和”。
这可能也是青春时代的结束,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