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觉得未来是不可知的,是神秘的,我们既期待又恐惧,不知道明天的道路是铺满鲜花还是荆棘满地。
但是,未来真是不可知的么?
先看一个当代普通人的生活历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样简单直接的基本轨迹似乎在一个人出生时,甚至出生前都已确定。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很清楚的知道,人和人,哪怕人生历程几乎完全相同,依然是不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错,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符合实际,无法从幼年看到成人之后的状态。对一个人本身的性格、行为习惯而言,未来难以预测。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会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人、老年人,最后到达生命的终点,这样的顺序则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人的性格,会因为人与人基因的差异、经历的不同,而随时产生变化,或微小,或巨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机体在不断衰老,从初生的太阳,到夕阳的一抹晚霞,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都是如此。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便提到了软趋势和硬趋势的概念。性格其实也就是软趋势,是不断变化,可以塑造的东西。而年龄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衰老则是硬趋势,不可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转移。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从日常事物中抽象出理论性的东西,告诉我们,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可以改变的事物中,我们如何做,才可以让生活更加轻松、美好。不可以改变的事物中,又是怎样帮助我们预测未来。
书中还提到“重新定义和再创造”。这条原则告诉我们,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重新审视当下正在发生的事。社会在飞速发展,人和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也在飞速变化。如何看出其中的变化趋势,如何在人们知晓自己的需求之前,便超前的对目前正在使用的工具、技术进行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物名没变,但其本质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手机还是曾经的手机,但功能早已拓展到曾经连想到都不曾想到的领域。
饭店空调噪声大,要找专业的修理工来修理一下,这似乎是一般人的思维方式,但是也完全可以想到,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解决,让这个问题从某台空调诞生的那一刻就不存在呢。
城市遇重大灾难之后,如何重建,是照曾经的模板,还是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审视当下的城市重建,重新定义。在浴火中重生,运用当下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建造一座领先全世界的城市,从排水、绿化、道路等等基础设施入手,使之更加适合人们居住。
丹尼尔《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告诉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预测的,前提是找对方法,理清思路。至于书中的其他方法,还请读者自己去书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