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很多人来说,坐在电影院里,,碰到一部能激起肾上腺多巴胺分泌的影片时,面对着巨型的幕布,体验现代影院的带来的各种感官感受,会觉得所花费的时间和物质成本是值得的。
兴许,在影片结束后不久的时间段里,我们还可能会饶有兴致地,在脑海在翻腾地回忆影片的内容片段,回味影片激起的共鸣或思考,觉得电影对自己的生活有某种智性的启发。可再过一段时间,这部影片给精神生活带来的些许波动,可能最终又归于沉寂了。
因为,看过某部电影,不代表会理解和欣赏电影,而不懂得理解和欣赏,就不会与电影产生深层次扎实的沟通,自然容易遗忘。其实,电影对我们的影响,可以延伸到更开阔的范围,更远的时域,如果我们会分析电影。
蒂莫西.科里根在《如何写影评》一书中表示:“分析我们对电影的主题、人物、画面的感受,不仅是理解电影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对所处的世界和文化的态度。“
也许,看电影最“功利“的目的可能是,让电影帮助我们去理解生活。如果我们懂得电影,那我们将得到一个直面生活问题和寻找答案的一种途径。
那怎么样才能更懂得电影呢?写影评就是途径之一。蒂莫西.科里根在《如何写影评》中表示,评写电影会让人更深刻地去挖掘构成电影的各要素,能深刻挖掘
对电影的认识。
2
所以,蒂莫西在《如何写影评》中花了不少篇幅介绍电影术语,这些术语可以分为四个板块:电影和和其它艺术形式的联系、场面调度、摄影机位与剪辑和声音的使用。
一部电影必定会有某种主题,而这种主题会以某种历史背景、风格和结构呈现出来,而呈现的方式和其表现形式和其它表现艺术有重合的地方,比如文学及视觉艺术。如果理解电影和其它艺术形式的关联,那观影者就能从多角获得取思考的灵感,欣赏的量尺。
蒂莫西在书中主要从“叙事“、”角色“、”视点“来展开电影和其它艺术形式的联系。
叙事电影可以分成故事、情节和叙事三部分,这和文学相似。而这三者对应的关系种类会有很多,但一般分为古典叙事(也称为传统叙事)和非传统叙事。古典叙事一般有情节发展逻辑和明确的结局,叙事风格客观,且是以人为重心。很明显,传统叙事按照顺畅线性的逻辑,会比较好理解。
“角色“在文学、戏剧和电影里,是享有共同地位的元素。而分析角色,能结合情节更精准的把握电影主题和其它表达目的。比如,一个”角色“代表的价值观,同时也意味着一种理解主题的方式,一种看待世界的特殊管道,把握住了角色,我们更容易分析电影主题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视点”也是电影、文学和视觉艺术通用的术语。“广义地说,它指看的位置,及暗示视点决定你所见之事的方式。狭义地说,视点是有形的。”电影一般都有某个特定视点,而通过这个视点,我们才能理解情节的推动,角色的个性特点,一定程度上讲,视点能使视角清晰,也能使视角局限。
场面调度就是“放入场景中的一切”,“包括灯光、服装、布景、演技及场景中的其他状况和角色。”很显然,这些元素都是为了诠释人物和情节而设定。分析场面调度中的元素,可以转变成分析它们传达了哪些潜在的信息,是否有强化角色的特点,和表达电影主题的联系。
同样,摄影机位与剪辑和声音的使用,也是为了辅助表达。
蒂莫西.科里根强调,理解专业术语,才能从专业角度去欣赏电影中的各“零件”,在观看和评论影片时,才能针对性的预设问题,对思考方向有很好的设定作用,或者,能从其它较专业评论里得到有效信息,从而吸收并转化成自己观点的灵感。
3
蒂莫西还花了不少笔墨介绍影评的类型,介绍的影评类型包括六种:电影史、民族电影史、作者论和意识形态等,这也相当于为影评新手给出了比较明确的方向。
从电影史角度出发,可以分析当时背景和技术条件下,支撑电影表达有哪些工具。在电影发展初期,经历了无声和黑白阶段,那时没有现代科技社会拥有的特效,而用不同的工具分析主题的表达会让人更容易接受理解。
且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电影主题的选择和表达都有相应的局限性,从历史角度出发,能更理解一个时代下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盛行哪种主流意识认知观念,能更好地厘清合理和不合理的界限,从这点出发,民族电影史类型也比较好理解了。
作者论是从通过分析影片导演或片中主要人物,来对影片进行解读。一般来说,导演和演员因为其自身独一无二的经历和学识,所有有比较固定的拍电影风格,这就使得评论者可以将他的影片进行纵向的对比,分析他一些剧情和镜头的用意,从而来理解表达意义。
意识形态类型可以大概总结为,从影片所要传达的某种生活或世界观分析出发。我们每个人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信仰和信念,每个人都有对社会、世界和人生的评判或判断,而这些想法有时是坚韧的,有时是流动可塑的,这意味着,观众可以从影片中汲取智慧、反省和勇气,评论者可以从中总结提炼或强化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看完蒂莫西.科里根的《如何写影评》,会让我反思,写影评的方法有很多,而我们对电影的理解和评判方式,其实几乎等同于我们对人的评判方法(说是这么说,对于人的评判我个人会比较容易陷于非黑即白的武断中)。符合自己口味或共鸣的,也许我们就会给该影片贴一个接近褒义的标签,不对付的,就直接武断给个评判。其实,任何一部经过精心拍制的电影,本着好的初心出发,都值得我们用更深刻的思维去理解,去尊敬,再发表意见。
而有的电影纯属为了牟利,纯属为了迎合某个细分市场中消费者的心态,即便可能让其更加沉沦于某种消极的状态,也可以说这种影片的存在也是有其存在的理由,最起码对于资本市场的操作是大地有贡献了,所以,这意味着,拍电影的人需要有社会担当,而评论电影的人,也需要有一定的警世责任和义务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