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参加M1模块儿的学习,两天半下来,两位大师倾囊相授,同学们的真诚分享,有一种自我打开和被滋养,被赋能的来自心底的幸福感!
从“无知无觉”到“正知正觉”,再到知行合一
修己达人,修己为先,修己先要具备自我认知和觉察的能力。回想经历过的“无知无觉”的自己:认知水平有限,而且完全生活在“自我”中,少有自我觉察的能力,少有去体会他人的感受…….现在只能感激家人,朋友,同事对当时的那个我的包容。在碰壁痛过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反省也会越来越多,在不停的学习中,渐渐“后知后觉”,能体会到这离“当知当觉”“先知先觉”和“正知正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坚持不懈地反思和“自我教练”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身在何处”,让自己更敏锐,更睿智!
教练要帮助别人“向内探索”,要先学会如何更好地在自己身上“向内探索”-自省,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想恐怕比较难提出让别人深省的问题,没有这样的问题,又何谈教练?
这一切的基础,我的理解就是要“有知有觉”!
知易行难,永远是个硬道理!知行合一,从来就像一种挑战!把学到的教练技术和理念很好地应用到教练过程中算是一种知行合一,而在为人处世中做到知行合一,是一种对价值观和信念的坚守,此刻,我理解了为什么要“向内探索”,那是在做选择时再次直面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教练能够帮到被教练者,也就是帮助被教练者唤醒和遵从内心的价值观和信念,做出“倾听内心声音”的选择:)
关于吴导给的“如何成为一名好教练的三点建议”的思考
第一,淡定,中立和自信:要锻炼强大的心理素质,也要时间和阅历的积累,敢于跨出舒适区,敢于不断挑战自己,或是有足够的忍耐和毅力在专注的领域中不断精进,不断超越,让时间和阅历成为自己的财富,内心拥有这样的财富,才会有属于淡定和自信。格局和眼界开阔了,才能更好地找到“中立的位置”
第二,开放和接纳:世界因为不同而丰富多彩,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当我们面对每个被教练者的时候,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她与我们自己,或是我们见过的人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教练的初心是去帮助别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开放和接纳,我们无法与被教练者建立信任和链接。
记得吴导分享了一个case,被教练者向她坦诚自己是双性恋,大师的问题让人叫绝:“哪个让你更兴奋?”……我想被教练者此时一定会感到吴导对他的接纳,当这种接纳很稀缺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应该会有感激和信任,带着信任,我们才有可能同被教练者围绕着被教练的主题,进行有效的对话。
第三,善用工具:那么多教练工具,找到被教练者需要的,才能真正地发挥出他的价值。我想这需要的是对每个工具有深刻的理解和对被教练者当下的洞察。平衡轮,量化提问,思维导图…….一方面工具要多多益善,在自己的工具箱中随时待命,另一方面如何通过有效聆听,探究和发现别人真实的需要……学习,练习,再学习,修行路上从来没有捷径……
十分仰慕大师的犀利,心底也在告诉自己:那是几十年孜孜不倦的修炼,那是阅人无数后的厚积薄发!教练之道:是一场漫长的自我成长的旅程……
后记:课上我为自己选择了教练主题“提升和母亲的沟通质量”,小组练习里,子琪,Linda和Dora用提问的方式系统地帮我梳理了这个问题,带着自省,下课回家的路上我给母亲打了电话,跟她讲我周末上了教练课,还选了“提升和母亲的沟通质量”的教练主题,告诉她过去的沟通中很多时候我很固执….还没等我说完,电话那端传来母亲的动情的声音:“不,是妈妈固执……”,这几年我们母子沟通时而出现的中那堵“墙”仿佛在刹那间便消失……我现在未曾想未来要通过教练的方式能帮助多少人,而我隐约地感觉“自我教练”会让我的人生不同,不惑之年,希望能慢慢打开人生中更多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