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刘震云的短篇小说集《一地鸡毛》,书中包含老刘早期写的8篇小说。这些小说以前都看过,这次再读,感觉还是很好看。“一地鸡毛”这个词现在已广泛使用,但却不见于《现代汉语词典》,我怀疑这个词就是刘震云造的,至少是因为刘震云的小说而流行起来的。在当今时代,还能造出一个让大家广泛使用的词,可见刘震云的影响力之大。
下面,与大家分享我读这8篇小说的阅读感受。
1.《塔铺》(写于1987年1月)
作家往往从自己最熟悉的故事写起,慢慢再扩展范围,老刘也不例外。老刘年轻时当过兵,后来复员,1978年以河南省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塔铺》和《新兵连》很明显都是写他过往的生活。
《塔铺》讲述的是几个农村青年为改变命运而准备参加1978年高考的故事。父子亲情虽然着墨不多,但有时候一两笔细节描绘就感人至深。父亲表面上不支持儿子备考,但儿子决定后就全力支持:把最好的干粮给儿子;为了给儿子借书,走的磨破脚等等。书中主人公和李爱莲的爱情,是在备考的共同奋斗中建立起来的,后来因为给父亲看病,李爱莲不得已嫁人,还骗“我”是在外地高考,读来令人泪下……
2.《新兵连》(写于1987年12月)
新兵连里的王滴平时爱讽刺、挖苦别人,说话不好听,不过心眼不坏。但就因为说话不好听,“老肥”被举报后,大家都怀疑是他干的。最后才发现是表面上很好的“元首”干的(因为和“老肥”有竞争关系)。这一方面提醒我们不要从表面判断一个人,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很容易被人误解。
3.《头人》(写于1988年10月)
写了申村的7代头人(也就是村长,不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村长的称呼不同),包括“祖上”、姥爷、宋遇文、老孙、新喜、恩庆、贾祥。看懂这个村子的故事,也许就可以看懂历史中的很多故事。
这部短篇小说和刘震云的故乡三部曲(指《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三部长篇小说)属于同一类型,如果读的不过瘾,可以继续读故乡三部曲。
4.《单位》(写于1988年12月)
《单位》和《一地鸡毛》两篇小说有关联,主人公都是小林,中央某部委某局下面某个处的工作人员,前者聚焦小林单位的事儿,后者聚焦小林家里的事儿。冯小刚导演、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一地鸡毛》就是根据这两部小说改编的。
《单位》把老张、老孙、老何、女老乔、女小彭、小林几个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写的活灵活现。书中有段话说的很有道理:世界说起来很大,中国人说起来很多,但每个人迫切要处理和对付的,其实就身边周围那么几个人,相互琢磨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任何人都不例外,具体到单位,部长是那样,局长是那样,处长是那样,他小林也是那样。你雄心再大,你一点雄心没有,都是那样。
5.《官场》(写于1989年1月)
这篇算是官场小说。一些情节写的很有意思,比如金全礼从县委书记提升为副专员,其他县委书记都不服,觉得能力不比他差,后来听说金全礼和新来的省委书记有关系,大家就都释然了,认为提个副专员是应该的。
6.《一地鸡毛》(写于1990年10月)
严峻的生活现实,把不在乎的小林逼的开始学习人情世故、学习送礼等,有点儿《沧浪之水》的感觉,不过小林并没有飞黄腾达。小林和老婆结婚之后,在生活的压力之下,夫妻经常因为豆腐馊了这样的小事争吵,小林感觉老婆不是原来的老婆,又有点儿像《围城》。
是不是无论和谁结婚,都会发现生活是一地鸡毛?
7.《土塬鼓点后:理查德·克莱德曼》(写于1992年11月)
这篇写作手法很有意思,把理查德·克莱德曼和奎生对比着来写。理查德·克莱德曼世界闻名,但山西李堡村的人都不认识;对山西李堡村的人来说,当地的明星是奎生,一名金鼓乐鼓手。理查德·克莱德曼和奎生在艺术方面都很有天赋,一个享誉世界,一个享誉十里八乡。差距的根源,只不过出生的地方不同罢了。所以,当得志时,不必把功劳都归于自己。
这篇中关于期盼等的论述也很有意思,之前摘抄过这篇小说里的话,与大家分享——《刘震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企盼》。
8.《口信》(写于2003年)
这篇小说很有意思,一个口信,通过好几个人、经过好几年才传给那个该听到的人,在传话过程中,损失了很多信息。小说的风格和《手机》《一句顶一万句》一样,读完后,和我一样感觉意犹未尽的读者,可以继续读那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