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绿皮书》是新出来的又一部公路电影。
主角是两个男人:一黑一白。黑人是钢琴演奏家,白人是保镖兼司机。故事就延着他俩的演出路线发展。
电影两条线索同步展开。两人按照演出任务和手册的路线行进,是为明线;两个阶层、两个种族、两种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是为暗线。
在明线与暗线的交织中,电影伴随冲突发生、发展、高潮,直到结尾。笔者看完内心有所触动,所以将感悟与大家一块分享。
黑人钢琴师唐·雪利(以下简称唐),白人司机托尼·利普(以下简称托尼)。
1.黑与白的冲突
19世纪60年代美国内战,使美国的黑人奴隶得到解放。黑人虽然摆脱了奴隶身份,但依然存在种族歧视,直到21世纪,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仍然顽固存在。
这部电影也凸显了种族歧视这一问题。
唐是黑人,托尼是白人。托尼本身就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托尼面试司机这个工作时,看到老板是一个黑人,内心就抵触,听说要离家一段时间,他甚至直接放弃这个工作。直至后来出发在路上,托尼认为唐应该喜欢什么食物、什么音乐,全凭唐是黑人的身份而定。
“别的黑人喜欢什么,难道我就应该这样吗?”唐反问托尼的话。可见托尼只是把唐当作黑人中的一员来看待。
托尼甚至还丢掉了他家里的两个杯子,仅仅因为这两个杯子被黑人维修工喝过水。
这样一个彻底的种族主义者,能对黑人妥协,完全是看在钱的面子上。
托尼的出场,让影片加重了悬念。在演出路上,黑与白的冲突一路升级,各地遇到的歧视黑人的规定处处存在,甚至还有限制黑人出入的“落日镇”。甚至连托尼也因为他意大利的血统,被警察认为是半个黑人,托尼大打出手。
2.阶层的冲突
托尼生活在社会底层,他认为唐住在城堡里。托尼喜欢赌博,唐认为那是趴在泥土里的生活。
托尼没有稳定的工作,经常打零工,而唐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著名钢琴师。
托尼强壮、喜欢市井生活、机智,唐高雅自律、讲究品质、有品味。
在汽车上,托尼用手抓住鸡腿,满嘴油腻的啃。唐不可理喻的看着这吃相,不敢想象。他从来没有吃过炸鸡腿这种食物,他更不能接受在没有餐盘、餐具的情况下,在车里用餐。
两个阶层的生活观念,简直就是两种不同的世界。最后在托尼的热烈推荐下,唐迫不得已尝试第一次吃炸鸡。唐双手比着兰花指,轻轻捏住鸡腿,靠近嘴边,泯着嘴小口小口的小心翼翼地尝了尝。
除了吃以外,托尼可以随便停车在路边尿尿,唐却因为必须上洗手间耽搁半小时。
两个阶层的生活,不仅仅是生活习惯的不同,更是生活理念的差别。生活上的冲突一路伴随影片,他们甚至发生激烈争吵,我以为快要控制不住场面。
3.文化的冲突
唐的生活看似高高在上,而他在富人的心里是被歧视的。但他似乎习惯了逆来顺受,为了完成演奏合同,他忍气吞声,对伤害他的人微笑以待。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唐会因为受到的心灵伤害悄悄掉眼泪。
托尼不会忍受对方的不尊重,哪怕对方是警察。有一次,在一个下雨的路上,警察查车,发生了不愉快的事,警察骂他是半个黑人,托尼直接一拳挥了过去。
也许生活在底层的人,更容易按照自己的内心去生活。也许看似风光的人,他内心有天大的委屈,却无处可说。
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从更深层次来说,是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反应。
如果只有冲突,这最多算是一部爽片。《绿皮书》这么走心的片子,必然与肤浅无缘。冲突在爱与家庭的友谊之中,双方试着接触、了解,慢慢磨合、溶解、包容,直到冲突的双方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影片的结尾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
吃完一个炸鸡腿之后,唐欣然接受了第二个鸡腿。原来看似糟糕的生活也能如此的美味。托尼采用了好多优雅的词,甚至在唐的指导下,给妻子写煽情的信。这原来是托尼最不擅长的。一个向市俗趣味靠拢,一个向优雅生活迈步。
影片的高潮发生在阿肯色州,唐被拒入餐厅(餐厅的传统:不让黑人入内就餐),哪怕他是今晚的主角。以往逆来顺受的唐,今晚却不妥协,铁了心反抗这个歧视黑人的规则。接下来原本以为是要说服唐的托尼,出人意料的支持唐,坚决与唐站在同一阵营,一黑一白两个之前相互冲突的人,首次在想法和行动上形成一致。
他们来到橘鸟酒吧(ORANGE BIRD),唐上台演奏,融入他眼里的俗人、黑人的群体,这也是他自己回归内心的开始。
全片贯穿着美国人重视家庭的观念。电影一开始就表现出来。托尼与老婆商量,因为要离开两个月,让他们决定了好久。后面托尼决定尽量在圣诞夜赶回来,与家人团聚。
唐在影片中家庭关爱的缺失,他回忆起母亲时,一脸天真幸福的表情。唐帮助托尼写信给妻子,所展现出来柔情与美好的一面,正好与他缺失爱人的遗憾形成鲜明对比。
结尾是美好的。圣诞夜,托尼的家庭聚会中,一个黑人,主动来到一群白人中间。黑人加入白人的聚会,融入到白人群体。只有爱,只有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爱,所散发出来的人性光辉,才能消融种族、阶层、文化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