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作为一个时代进步的推动力,无论从技术还是实现方法论都在迅猛的发展着,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企业的运转除了离不开经营战略、产品服务、人力资源外,还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显然,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点,无论从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来讲都可以证明。
典型的信息化系统有财务、HR、OA、CRM等,用于支撑企业日常基础业务;对于行业性的特殊业务,通常会使用针对性的系统或定制开发来满足,例如:零售行业的收银系统、电商系统,制造行业的MES系统、PLM系统,地产行业售楼系统、成本管理系统,建筑行业的BIM、工程管理系统,医疗行业的HIS、LIS、PACS,以及对应行业ERP系统等。但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今天笔者主要与大家分享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正确步骤及真正需要的信息化系统有哪些。
常见问题
若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就需要明确建设过程中真正的问题,之后进行针对性解决。通常来说,信息化系统建设中技术问题占比较少,而意识薄弱、建设无序可言、IT资产重复建设、系统之间信息割裂等建设问题居多。
1.意识薄弱
意识薄弱指企业内部人员(管理者、部门负责人、员工等)信息化系统建设意识薄弱,意识不到或者不认可信息化系统带来的便利,觉得属于资金浪费,也不愿意接受信息化系统所带来的工作形式的改变,造成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推进难度大、建设后使用不起来,建设中途被废置、对信息化成果失去信心等现象。
2.储备不足
储备不足包括企业资金储备与人才储备,企业信息化建设无论从底层基础设施还是逐渐增加的信息系统建设都离不开企业的资金购买力,包括后续的系统升级维护,都需要企业拿出足够的资金。另一方面信息化人才缺失,人员的基础知识与实际能力不足,也会导致信息化建设产生问题或滞后。
3.规划不足
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期,对于系统的建设毫无规划,哪个部门业务亟需系统辅助就先对哪个部门进行系统构建,或者根据当前形势或系统厂商的推广宣传,出现哪类业务系统较火、哪些业务系统竞争对手也在购入,就随之盲目建设的现象,最终导致大量系统不适用自身业务发展、使用率不高甚至搁置,造成更多的资源浪费。
4.重复建设
无序可言与重复建设看似有相同之处,起因都为缺乏规划,但对于重复建设问题来说,很多有规划的企业也会出现此类现象。市场上的信息化系统越来越趋同化,出现一个系统或者平台可以包含多种业务的功能,只是实现方式不同;还有一种情况为企业直接购买套装软件,软件功能不能满足个性化业务时,重新构建现象产生。
5.信息孤岛
信息化系统构建无序、重复,系统之间语言、平台、技术差异,必定会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具体表现为业务之间数据被隔离、不能贯穿多个系统、信息标准不统一,难以集成和整合,无法实现信息集中、管理集中、业务集中的管理目标。其中,信息孤岛为当前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也是当前很多企业正在面临的问题。
阶段划分
如上述所说,虽然很多企业IT建设成果与其规划愿景存在差距,但他们仍会在企业IT建设上投入大量成本,既然效果不明显,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答案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业务发展支撑创新的必经之路,在讨论解决方法之前,先了解下企业真正需要哪些信息化系统。
每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都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用户可以在基础设施各种设备上通过客户端访问界面,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终端设备等,通常来说基础设施不需要特殊的管理,只需根据建设的系统进行匹配即可。中小型企业一般通过云服务器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一些涉及敏感信息的大型企业会通过自建机房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集团型企业通常会根据自身业务划分,采用云服务与自建机房两种结合方式构建。
1.应用建设
应用建设阶段为业务系统的建设,业务系统是企业各级员工接触最多的系统,信息化系统行之有效,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企业从小发展至大所经历的业务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是如此,在每个时期所上的业务系统也会有所不同。
>>>>需求产生
企业成立初期,无论从地点还是人员配置都属于初级阶段,领导与员工都可能会身兼数职,在日常管理或是业务流程上可能遇到的问题较多,基于企业的体量,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各种敏捷的方法进行解决优化,同样的对于人力、财力的管理也可以暂时不依靠于信息化系统解决,初期首要解决的是对于团队工作的管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品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围绕生产工作管理(如:工作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生成管理等)和针对企业主营业务的系统进行构建,或在初期什么都不做,只是做好业务与信息化的规划。
>>>>系统起步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人员规模、资金量、产品线、客户数、库存采购量增加会成为必然现象,这时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问题不再是通过一些敏捷机制就可以快速解决的,这时构建信息化系统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最佳途径。常见的即系统四大天王:财务、人力、OA、CRM,财务管理软件实现财务核算、报账、结算一体化建设;人力管理系统,实现对人员考勤、请假、薪资计算的统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对销售人员工作进行监管穿透,企业客户进行维护、跟进,促成商机。
除此之外,还包括ERP套件,通常包括对库存、采购、供应链的协同管理,生产、计划、质量、加工的制造管理,对于ERP套件来说,不是所有企业都会购买整套产品,他们会根据自身业务的差异化进行拆分购买,或专门购置属于自身行业的产品,如地产行业成本管理、计划管理、销售管理系统、制造行业的MES管理、PLM管理系统等。
>>>>系统扩展
处于系统深化期的企业无论从体量还是信息化建设都具备一定的规模,所构建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可以解决整个人、财、物、产、供、销的运转需求,在解决基本业务需求之后,企业开始考虑构建一些可以锦上添花的系统,例如:移动办公平台解决办公时间地点受限问题;电子商务系统,扩大线上经营策略;BI决策分析系统,帮助管理者掌控各个部门运营状况,及时做出决策分析等。但随着系统的不断增多,此时系统间的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不同系统各自为政、信息割裂,纵向与横向业务无法协同、矛盾交集,企业的IT系统正从建设期走向整合期,迎来平台类系统的构建。
2.系统整合
系统整合为平台类系统建设阶段,平台类系统大多为中间件产品,主要用来实现在分布式的计算环境中能够使应用层的程序直接相互连通的实时系统软件,简单来说是专业用来解决企业信息孤岛、数据割裂等问题的。中间件产品分为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应用中间件、集成中间件、数据中间件等,对于大多企业来说,接触更多的为集成中间件,而这些平台产品的构建也分为不同的阶段。
>>>>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期,通常会涉及ESB企业服务总线、IDM身份管理平台、Portal门户平台、移动办公平台等集成中间件产品,IDM身份管理平台对组织、人员、岗位进行统一管理,同时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权限审计功能;Portal门户采用菜单集成、页面聚合等技术,将企业各个信息化系统集成在统一界面,构建应用中心,实现只登录一次用户名密码就可以访问各个系统,有效节省办公效率;ESB提供数据的共享、同步、分发、服务提供、服务治理、应用集成等功能,“短平快”有效解决企业信息孤岛问题;移动办公平台将现有PC端的业务功能移植到手机上,实现不限时间地点在一个平台上完成沟通、协作、流程审批等多个动作。
>>>>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期,通常会涉及MDM主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分析平台等集成中间件产品,在本阶段会对系统整合期的成果进行巩固完善,继续接入企业后续建设的信息化系统,之后通过MDM主数据管理平台将企业内部基础数据(组织、人员、岗位、供应商、产品、会计科目、客户等)进行统一治理,根据企业业务需求,进行主数据标准化,保证企业内数据的一致性、完成整、准确性;对于数据分析,则构建数据分析平台、数据仓库来实现数据在企业范围内的采集、加工、汇聚、融合,并将数据分析结果以多种方式展现,通过数据分析平台来暴露问题、分析问题、定位问题、预测趋势,从而来更好、更快、更准的解决问题、辅助领导决策。
>>>>业务再造
对于流程管控期来说,首先对数据治理期的主数据成果进行全面深化,扩大数据治理的范围,并对数据分析成果进行完善,全面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同时构建BPM流程集成平台集成中间件产品,对数据分析平台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业务流程优化、重构、连接,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跨系统的流程流转,支撑企业实现业务的“纵向贯通”与“横向集成”,帮助企业实现从战略到运营端对端的跟踪、反馈与优化。
现在提到的“中台战略”通常包括集成中台、应用中台、组织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经过系统整合三个阶段的实施,集成中台、数据中台已经初具规模,在业务流程再造节点以“业务中台”为切入点,站在企业全局角度出发,从整体战略、业务支撑、连接用户、业务创新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通过“组织中台”制定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建立适合业务运营发展的人员管理模式与运营支撑团队,最终通过“技术中台”、“集成中台”为企业打造一个连接一切、集成一切的敏捷开放的共享平台。
3.智能企业
智能企业阶段为企业全面运用智能管理体系,拥抱智能技术的阶段,具体为深化大中台理念模式,结合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AI等,实现企业管理中智能化高效整合并实现“人机协调”原则,同时业务后续新技术、理念的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深化中台
在本阶段主要深化中台体系架构,加深对中台体系架构底层的基础支撑,结合Docker和K8S等技术手段,建立技术中台即PaaS容器层,满足对容器集群管理,同时简化平台的开发效率和运维程度;除此之外,本阶段还会建设与大数据技术相支撑的数据中台,帮助企业进行数据管理,促进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运营能力,数据中台中不仅包括对业务数据的治理,还包括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计算、配置、展现等一系列手段。
>>>>智能互联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智能互联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走到本阶段的企业无论在信息化基础建设上,还是平台规划上,都具备一定的实力,可以平滑的过渡到智能互联应用上。智能互联具体表现为,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平台型智能硬件为载体,结合大中台架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智能终端、应用、人、云端服务之间,进行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应用,加强智能感应和快速反应能力,有效连接百行百业、打造线上线下跨界的服务能力。
>>>>未来企业
未来企业代表着信息技术在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从稳步发展、持续发展的阶段,转化为全系统的深化集成、行业产业业务间的无缝衔接,基于平台的开放性和扩展性,不仅可以持续支撑企业后续应用的平滑接入,信息化的迭代推进,还可以支撑后续新技术的引进,不仅是传统互联网领域的延伸,而是开启了一个人与物相连、物与物相连的全面连接世界,真正做到企业的IT与业务融为一体、敏捷调整业务、敏锐洞察未来从而保障企业在行业里、产业间持续领先能力、优势地位。
最佳实践
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常见的建设路径:应用建设、系统整合、智能企业等步骤,数通畅联深耕于企业架构、IT治理、数据治理、综合集成领域,下面与大家分享下我们对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问题所总结出的一些最佳实践。
1.提高意识
首先需要先从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抓起,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可以起到很重要的推进和监督作用,增强企业上下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与期待,而这种重视可以通过建立内容企业文化制度、开展相关培训学习课程去体现。一方面保证顺利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另一方面提高员工信息化意识的同时,培养属于自己的信息化团队。
2.规划先行
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首先企业要充分明白在系统建设上,自身业务特点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可以从企业的整体战略入手,结合自身情况提出信息化需求;之后根据当前企业的规模、结构、行业的特点、业务的流程进行整体规划,做到产品的选型与实际业务相结合,如果企业无法独立进行规划,可以寻求专业的信息化咨询机构进行规划。
3.顺势而为
很多时候信息化系统的构建需要顺势而为,盲目追新显然是不可取的,构建不得力,荒废或调整的成本会远超于建设成本,得不偿失。信息化的建设要与业务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对标,在不偏离整体规划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规划阶段的替换,如根据企业部门特殊需求,构建对应的信息化系统;在系统整合阶段,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系统集成时进行数据治理操作等。
4.分步实施
分步实施是实现信息化良好构建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根据第二章节的阶段规划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散、从散划一的过程,企业需要根据整体规划进行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定要按照规划严格执行,但至少做到不要偏离,过程中理性看待新技术的到来,新技术新形势重要,但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按部实施来构建系统更重要。
5.为我所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融合,很多软件产品所包含的功能越来越多,企业在系统选型的过程中很容易“挑花眼”,这时应该以“为我所用”的原则理性慎重进行选型,首选可以自己掌控的产品。对于应用类系统不要选择一揽子型系统,没有任何一款系统能够完美的应对企业的所有业务,通用系统可以正常采购,行业业务系统需要选择专业的厂商进行采购、强化开放性的要求。
对于平台类系统的选择,需要找专业的集成类厂商,而不是具有集成能力的应用类厂商,因为无论从产品能力、项目团队还是实施方法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项目风险的产生,对于平台类系统的选型,最好选择中国原厂商,一方面可以满足产品的扩展性,提供源代码级服务,另一方面更加符合中国企业情况,无论从实施还是服务,都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企业运转需要的信息化系统最主要的还是“应用类系统”+ “平台类产品”,虽然很多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仍属于初期阶段,但不影响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前期准备。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怎样,任何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前,确定与当前业务的适用性、可行性,使用产品的稳定性、扩展性,方案的专业性、安全性之后再去考虑建设,统一规划、小步快跑、步步为营来进行才能行之有效,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