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的特点
受帝、封、资三重压迫,革命性更强
工人阶级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
他们大多来自破产农民,与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前者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解决生产力。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两大历史任务完成之时,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太平天国历史意义
沉痛打击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中国旧式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两个文件
批判儒家为代表的封建统治思想
打击外国势力,维护中国主权
亚洲反殖民主义的大潮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领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思想: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软弱: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称为“洋兄弟”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工业:客观上促进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文化:传播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社会:引起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顽固派的阻挠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
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
意义:
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教训: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戊戌维新以悲剧性的失败而告终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
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要想实现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采用革命的手段
三民主义学说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措施: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
缺陷:只反对阻碍革命的满族人,孤立清朝统治着,加快了清廷的灭亡;
民权:创立民国
措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缺陷:没有明确劳动人民的地位。
民生:平均地权
措施: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缺陷: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历史意义:
思: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思想解放;
变: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清:它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帝: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亚洲各国人民革命斗争提供范例,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
国: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
局限性:
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
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纲领。
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起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封建专制主义。
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思想文化的条件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真正的群众性革命运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领导:标志中国革命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思想:中国革命从此有科学的指导思想。
世界:沟通中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重要原因。
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大革命的意义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它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三湾改编的内容
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
在部队中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
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的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
根本原因: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且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客观条件: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
主观条件: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三挽一转: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
长征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
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条件
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毛泽东如何论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1)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中日双方互相矛盾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彻底粉碎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洗刷民族耻辱。
重新确立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并为共产党取得最后胜利奠定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的支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条件。
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打乱了法西斯国家之间的配合
为反法西斯国家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共同纲领》中提出的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
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
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劳动者的联盟,它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是主要的,基本的。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是辅助的、重要的。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争取革命的胜利。
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
新中国的重要意义
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独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社会主义创造前提条件。
战乱频仍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社会政治局面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在政治上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新中国成立后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
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及其特点是什么?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所以要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排挤和苏联的支持。
农业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通过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组织形式逐步过渡
坚持自愿和互利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
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为中国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陈云在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是补充;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贡献
两: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马: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建设社会主义方针
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时间。
党: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集中又民主,又纪律又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要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11年10月论述)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12年4月简答)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结束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的序幕。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党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二个历史决议)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功绩是第一位,错误是第二位。
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
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1990年邓小平提出“两个飞跃”的思想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
党的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民主政治稳步推进;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
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
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刻的历史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居安思危,长期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