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
写在出发前。
晚,从北京出发,卧铺,180*50,很紧凑。三排铺,过道里两个人背对着也很难通过。我们都略微为这拥挤而有一丝愁绪,但慢慢也都平静下来,这种艰苦对于很多户外爱好者来说也都是容易接受的。看得出来,有好多老队员已经对这种情况一点不感到意外。旅行的意义,一在于景,一在于旅途中的故事,另一就在于同行的人。很多都是夫妻情侣相伴而行,也有很多如我一样的单身青年。
随着工作上压力的加剧和年轻体质的不断消耗,最近渐渐开始感觉到一个人远行的疲惫。出行前回了一次家,在家里过完中秋以后闲散地呆了一两天,本来是一种很好的休憩方式,但我还是不避疲惫地坐了十六个小时的车回京,然后在抵京的晚上再次坐上长途的汽车,走上另一段旅程。之所以要如此坚决地走这段旅程,一是想以走在路上的状态去放松心灵,去找寻一段缓冲,另一是为了实现去计划的目的地的一个心愿。我希望会有人陪我一起去行走,但我知道这种状态的难求,我也无法再寄望于时间的等待去让我等到这样一个人。生命总是太短暂,对于人生我总觉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很多当日当时的即时之景,换了时间地点或许是另外一副模样,又或者,是另外一种计划另外一种心情,是否能按今日计划成行也是很未知。因此,我总是不折不扣地按照我的计划,排除一切地去做计划的事,这种可预期和按时达成让我拥有了安全感和满足感。我想这应该是我执着地要出行的原因,也许这一次以后我不再有如此坚决的心境或是我的生活变成了另外的事项与境况,但现在,总是要继续走在路上去看景、悟世、经事。
9.30
穿越五省的一天。
写游记,对于工作生活中越来越理性,对丰富的感性逐渐远离的,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内敛的男青年来说,总容易因显出内心的波澜和不稳定,担心被人讥笑或是怀疑。又或者,本就因为内敛而收缩了感性的神经。但我还是毅然写了,为了不浪费旅途丰富的素材和心情。
今天我们要连续穿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青海,一千四百多公里,所以注定了我们要一直呆在车上。早上四点半被司机叫起来洗漱,五点从河北保定曲阳县服务区开始出发,八点到达山西忻县,多云,吃了早餐,继续出发,透过车窗,看到了三晋大地的景色,田野间的杉树、柏树呈现出秋叶金黄,混杂在一片未黄的绿色中,晋地多山,但山间田野宽阔,有河有溪。忍不住想起那句"仁者乐水,智者乐山"。每到一个地方,喜欢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思索一方水土与当地风俗文化的牵连。此时,我想起了一个群体:晋商。晋商的出现除了与地理位置有关以外,他们的经商意识与文化,与另外一个有名的群体其实是很有相同之处的:浙商。我曾到过浙地很多地方,两地的自然环境也都是这般有山又有水,但山和其他地方的山不同的是,不是壁立千仞的大山,也不是河间湍急的山谷,都是普通海拔的山下宽阔的谷地住着居民。高山深谷,在克服自然困难的过程中容易培养坚韧的性格,低缓丛山和宽阔谷地容易造救不断进取与平和宽阔的心态。
十二点睁开眼,到达了陕西神木,微微细雨,黄土高原的地貌,沟壑纵横,黄土贫瘠,但确实稳固,实眼看到了黄土下的窑洞。曾到过西安、华山,但没到过陕北。纵横的沟壑,将黄土分割成块,两岸相隔,确实需要信天游这样的好嗓子。
中午在神木吃过自助餐,继续出发,窗外阴雨濛濛。车上,开始了自我介绍。旅途里会遇到很多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人,有着不同的故事和经历,但在旅途中,大家都会放下生活工作中的面具,相处过程中会消除很多的隔阂。驴友相互分享自己的旅历和故事,有外貌文静玲珑但却夜爬火山喜欢跳伞的姑娘,有好几个四十几岁但喜爱徒步,爬过贡嘎雪山去泸沽湖坐猪槽船人老心未老的阿姨。介绍环节完毕,我开始和临铺的几位伙伴打升级扑克消磨时间。
下午4点,开始走到陕西和宁夏交界地带,宁夏平原的身影进入视线。下着雨,气温3-5度。远处天边却出现了晚霞,黄昏的阳光如一条彩带在平行的天边横亘。"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五点,到达沙坡头,看到了志愿者们种植的志愿林,有很多一米高的树在山坡上漫目可见,再走过几个坡头,三十厘米左右的树才刚在风沙中成长起来。再走过几个坡头,飞机撒播的树苗散落地点缀在沙表。天开始放晴。
六点,领队让大家下车活动了一会,风很大,能把人吹跑,少数摄影发烧友冻着手拎着相机下车拍照。我也下了车照了几张照片。云很低,阳光被遮在后面,云被风吹着在不断移动,因此不断有光从云层中透射出来又继续被云层覆盖。道路上,每隔一会会有一辆车疾驰而过,在这宽阔的天地间,更衬显出了大地的苍茫。
十点,从宁夏进入甘肃,今晚我们还将在车上继续度过,我们将经由兰州再进入青海。也许是天气寒冷的原因,大家都裹着被子或衣服,在吃完晚饭后很早就闭着眼蜷缩着入睡了。尚在饭饱难以入眠,我戴着耳机写游记的同时,听着石进的《夜的钢琴曲》,微缩在这小小的床板上,听着汽车嗡嗡向前行驶的声音,心里反倒比平时更多了几分轻松与无忧的宁静。
10.1 青海湖
早上7点,睁开眼,来到了连绵的祁连山脚下。一望无际的草原、蒙古包、羊群、马群、牦牛,还有牧羊人,星星点点般点缀在草原上。蓝天,万里无云。
八点,到达住宿地点——青年旅社。典型的藏式民居。五彩的经幡、屋檐摇曳的风铃、藏式阁楼、墙壁上双狮火牌的壁画,藏式花纹的沙发,还有皮肤黝黑有高原红的藏家人。
简单洗漱完毕,我们来到了青海湖边。
中午吃罢午饭,分成三拨,一拨去了茶卡盐湖,另一拨由领队带队去了南山俯瞰青海湖全景,另外一拨由我和另外五个小伙伴组成了环湖骑行队。
我们沿着青海湖,路上经过了很多油菜花田,很多都是当地居民圈了地种了油菜花用来招揽游客的。我们沿着109国道一直前行,初始骑得很轻快,后来在路边某处选择了一条小路,欢快地颠簸着骑到了湖边,没有开发成景点的湖边,湖水格外靛蓝,水草稀疏,天鹅、颈鹤等悠闲地休憩在湖中一隅。
继续前行,开始出现了腿重乏力,走到湖向内弯曲的一角,我们开始回返。回返时,轻微的高原反应开始显现,又逆着风,我们开始乏力地往回骑。在不断的翘首中,我们终于回到了起点,此时已近七点。四个半小时。我们本以为用25迈的时速,我们可以来回骑一百公里,实际上我们来回只骑行了三十五公里左右。
晚饭后,大家都早早睡去,明早六点早饭,六点半向张掖进发。
10.2 奔赴张掖
早上五点半,四十来人的团队都起了床,月亮还很明亮,银河清晰可见,星光闪烁。有驴友怂恿我去拍高原明亮的星空,我兴致勃勃地提了三脚架和相机奔向屋顶,伴着高原纯净的清风,头顶星空闪烁出诱人的光彩,但缺少充足的光源,我最终还是没能很好地拍下来。
吃罢早饭,我们又开始坐上大巴车,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张掖,去观赏那里的七彩丹霞地貌。
路上途径连绵的祁连山脉,在国道上行走,海拔不断起伏,最高处近3700m,灌木丛是主要植被。远处祁连山雪山主峰一直在视线左右。
渐渐走入山脉深处,山谷和山坡背阳处积雪未化。涂有各家标记的牦牛、山羊漫山遍野。也有羊群在牧民的吆赶声不紧不慢,悠然地在公路中间走,无视迎面行来的汽车。
翻过山脉,进入河西走廊,平坦宽阔。麦田间堆放着刚收割完的麦垛,一片金黄。
沿着路,我们继续向张掖、嘉峪关的方向前行。
五点半左右,到达张掖地质公园,停车场停满了车,入口拥挤了很多人。六点,领队买到门票,我们终于坐上景区内的大巴,进入景区,里面有三个观景台,但因为游客众多,景区运营安排也不是足够优化,因此导致太阳下山,我们时间很紧,没能很好地完成游览。匆匆地游览完第一个观景台,花了半个多小时挤上去下个观景区的车,匆匆浏览上赶赴下一个观景区,因为最后一个观景区才能乘到各个入口的车。太阳很快地下了山,我们没能看到七彩丹霞被夕阳照耀时最美的风景,也没能在天黑前去到最好位置看到色彩最丰富的岩层。不过还是很被这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惊奇。
10.3 去向敦煌
在张掖,吃过早饭,九点半左右出发。
途径嘉峪关,至酒泉,戈壁在阿尔金山脉下延伸,地势平坦,植被稀疏低矮,蓝天下的空气中漂浮着尘土,穷目远望,一片苍茫。
我们向玉门关的方向继续前行,路经瓜州,戈壁上的植被越来越少,在沙的表层有一层黑色的砾石,我猜想应该是为了防止风沙而人为倾洒在这如荒漠一样的土地上。
晚上入住了敦煌新青年旅社后,去了敦煌夜市,小分队腐败了一顿,自然少不了负有盛名的馕坑肉、手抓羊肉,我们暴食了一顿,最后还遗漏了很多未解决食材,酒足饭饱地散步回了旅社。明早六点出发,去莫高窟、鸣沙山与月牙泉。
10.4 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
早上六点即起,赴莫高窟门前排队。很多户外团队也都很早过来排队。八点半左右进场。
游客众多,摩肩擦踵,先后游览完了开放的96、100、130、148号洞窟。窟内很多壁画都还相较完整。色泽依然保持得很早,听介绍,这是得益于矿物颜料的原因。
随后。我们又游览了陈列陈列室,看了很多未开放洞窟的仿制壁画,以及很多莫高窟敦煌研究院的人物及历史,游览途中,吸收了很多新知识。
下午,来到鸣沙山和月牙泉。
(以上的文字都是旅行途中写的,回来以后大约半个月都是疲惫的状态,起先还有几天处于醉氧的状态,浑身乏力。把生活和工作中其他俗事都了了后,决心再把这篇游记补全。是有下文)
我们先沿着平缓的沙山脚下到达了月牙泉,月牙泉里湖水清亮,旁边长满一米多高丛生的草。恍然有种错觉,误以为是江南水乡。但转身视线所及处的黄沙会提醒你,这是鸣沙山下的月牙泉。心中自然是觉得震撼的,在如此干旱的西北地区,在被沙环绕的地形中,月牙泉如何保持了一池泉水,清澈如许,丰盈如许。
赏完月牙泉,我们沿着沙山麓开始爬鸣沙山,坡度约在70左右,但每一步的行进都很艰难,通常是向上一步的同时也要向后滑退一半。有方便攀爬的链梯,但沙漠白天的高温,以及较陡的坡度,还是让很多人累喘吁吁。我没有爬链梯,我沿着链梯旁徒步踩着黄沙爬上了沙峰。在山腰时,我已开始大喘气,每次只能坚持往上爬一两米远就休息片刻调整呼吸。途中有好几次想放弃从沙里走转而踩梯上爬,但还是凭着一股拧劲坚持了下来。爬上山顶,一下坐倒在黄沙上。片刻起身,沿着峰顶一路拍照玩乐向回返,有风吹来,吹动沙向前跑,我们听到窸窸窣窣略带清脆的沙响的声音。
日落前,我们开始集合,开向玉门。
10.5黑水城、怪树林
第二天,我们开始从玉门出发,奔向额济纳。
当然,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车上度过的,一路上全是茫茫的戈壁。途中,经过弱水河,我脑海里想到了那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禁偷偷暗笑。弱水河边,途中我们又下车在瓜摊边上吃哈密瓜,吃了个肚子圆,又在茫茫戈壁上的公路上各种跳跃摆拍。
下午3点左右,我们到达了怪树林和黑水城。
怪树林,不死的胡杨虽面色干枯,但却把根深扎在沙里,以飘扬或是伫立的姿态展示着不朽的心志。更有少数枝头还留着有绿变黄的少数树叶,更是在这茫茫素色的黄沙枯树中,展示了残缺却又昂扬的斗志。
黑水城,漫漫黄沙中的一个土城,虽然是荒芜的城堡,但从轮廓上和四周城墙围出的城池面积,还依稀能看到这里当初的繁盛。渐至日落,我们返车出景区往额济纳市区。
晚上8点半左右,在旅社老板的引导下,来到了住宿地。
10.6 胡杨林
早上6点,早起,到胡杨林景区,一为了避免高峰人潮,二为了赶上日出。胡杨林景区有八道桥,两道桥之间的距离相隔很远。从入口行至二道桥,天色渐明,我们加入了湖边等日出的队伍,静候日出。慢慢地,太阳开始快速地跃出水面,升至东边云彩后。日出景象我似乎难以用语言描述到位,我也看过很多次日出,但依然会感叹景色的美丽。
看完日出,收拾相机,开始沿着二道桥一路看湖边的金色胡杨,和湖水一起,组成了一幅山水画。我又开始有了错觉,仿佛走在江南有山有水的土地上。我们开始用逆序的方式乘车先到达八道桥,然后依次返回七道桥、五道桥、四道桥、三道桥游览。八道桥在巴丹吉林沙漠,相比鸣沙山会少一些雄壮,没作太久停留,七道桥遍布着丛生的低矮胡杨,自成一景;五、四道桥有成片的胡杨,干落的树枝垂落在林间,土壤干疏,走在其间,闲适浪漫;三道桥的红柳或成片,或小丛,点缀出一片灿烂的金色之景。
午2点,返回旅馆,乘车回京。
沿着中蒙边境线不远的地方,我们走过了茫茫的无人区。经过无人区的时候,车上很沉寂,和外面苍凉凄清的茫茫戈壁一样。
晚上到达镇上,领队安排了时间下车吃饭,9点将由当地一位交警开警车带我们开到下一个地域。我没有胃口,肠胃也不太好,但路边没有厕所,服务区也没有,加油站工作人员给我们指上路后边茫茫的戈壁,于是,在苍茫戈壁的夜空下,伴着广阔戈壁吹来的夜风,我如一部青春小说的主人公那样,蹲在茫茫的戈壁的夜空里,只是不曾在这般情境下思索人生和未来。虽然当时的景象画面感不美,但那件事总被我觉得是此次途中一件让我难忘的经历和让我觉得不一般的事,总有隐隐的豪情觉得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10.7 返程
车上的一天,内容只有睡觉、进食和聊天。前两项内容是乏味的,但后一项活动总是有事可以挖掘的。途中,每个人又各自进行了一次发言,几天的熟识让我们这次发言少了最初的那份客套或拘谨,多了很多旅途的感悟。
返程途中,经历了轮胎损坏,比预计时间返京要晚。到达牡丹园,已快晚上11点,老大还在等候,并从朝鲜土地给我们带回来了一箱苹果,我们拿了苹果,各回各家。
写在最后:
旅途总是难忘的,回来以后,继续重复朝九晚七两点一线的生活,最初总有一种不适感。渐渐,因为工作忙碌,也因各自再次回到了另外一种日常生活的轨道,我们在群里渐渐没有了当初那么多会聊的话。但我想其他同行的伙伴应该和我一样,想到这次旅行,心里总是暖的,想起互相陪伴一起经历这次旅途的人,总会闪现和回忆起很多情景能让我们会心微笑。再或,多年以后,当我们足迹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或者世界各隅的时候,这次旅程对我们来说,依然有不变的温暖和美好的回忆,依然唯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