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千字文10
《逻辑思维》的罗胖说,我懂你的知识焦虑。是的,他懂,所以你关心什么话题,他弄明白了来说给你听。“得到”里面的专栏订阅都是要付费的,免费的东西不多,但是大家乐于付费——付钱能解决我的问题,就是值得的。
按照这样的逻辑来说,我们需要有人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并且,我们也乐于为此付费。那么,我的育儿焦虑呢?我愿意为此付费,谁能来帮我解决难题呢?
从怀孕开始就开始关注相应的书籍和网上的相关信息,怀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胎教要不要做,要怎么做?临产时顾不上关注产后的护理与恢复,倒是花了大把时间与精力关注新生儿的护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样的焦虑不减反增。说实话,孩子小的时候,管好她的吃喝睡,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反正她睡着的时候多,醒的时候少,那个时候真的是母爱泛滥到可以一直抱着孩子说话,哪怕孩子已经睡着了。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她的要求开始变多,要陪着玩,要不断的关注,要懂得她。这个时候,我的焦虑和矛盾就来了。一方面,由于产假结束,重新回归职场,难免有压力和不适;另一方面,孩子的要求也在变多,有限的精力难以分配。可是,工作的业绩也得要,这关系到我的钱袋子;孩子的陪伴也得要,这关系到她的健康成长。这样的矛盾难以调和,偏偏孩她爸又指望不上,有多少新手妈妈都认为爸爸是最没用的“育儿神器”?于是,我开始焦虑,交替出现抑郁。有的时候在想,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小东西的到来,没有她的时候我的工作游刃有余,我的日子轻松有情调。对比现在,甚至会想,如果没有孩子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也就随之消失了?现在,回到家的时候永远都面对着脏乱的房间,永远都有收拾不完的各色玩具。这些,都只会让我情绪更加低落,但还不至于抓狂。孩子的一系列“恶行”才是令我抓狂的根源。
比如始终爱乱扔东西。我是软硬兼施,一开始说她,提醒她东西要归位,没用。后来用行动说话,每天收拾东西给她看,没用,甚至扔得更欢。我永远面临着均匀地摊了一地的绘本和玩具,每天头疼着怎样才能让她把用过的东西归位。
比如说话吐字不清。这孩子没多少耐心,一旦我们开始纠正她,试图让她多说几遍,她就干脆闭嘴不说话了。所以有那么一段时间这孩子都比较沉默,不太开口说话。后来不那么刻意纠正她了,话才逐渐多了起来。但是真的说得很不清楚,往往需要有人“翻译”才可以。一开始,我是她的超级翻译,很多话由我翻给大家;近来,发现她说的话我也听不懂了,倒是爸爸开始变成了超级翻译。网上关于育儿的帖子说,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超级翻译存在,孩子才说话少,甚至不需要能够清晰的表达。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她说的很多话我们都听不懂,到底要不要翻译呢?不翻,孩子着急大人也着急;翻,对规范她的发音没有帮助。
比如孩子爱看电视。现在的孩子,对电脑电视手机感兴趣都再正常不过了,但我们也都知道这些东西对眼睛的伤害有多大。那么问题来了,你带孩子带到很累的时候,孩子能安静地看一会儿电视不用你陪,那是觉得她简直就是天使,可以自己安静地呆着,让大人松口气,偷会儿懒。但另一方面,电视不但伤害孩子大眼睛,也伤害孩子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并且,看电视成瘾。尽管每次放动画片的时候都跟她说好了只放3集,但实际操作起来,她永远看了不止3集——当放完了我们要换台或者要关电视的时候,她的各种无赖本领就都使出来了,哭闹耍赖不吃饭,都只有一个目的,要接着看动画片。有的时候老人看不过孩子哭就会出来干预。但总得来说,每一次这样的僵持基本上都以大人的妥协结束。现在倒觉得我们小时候好了,电视台每天按时按点地放两集动画片,多的没有!自然,也就少有见到孩子为了看动画片而哭闹耍赖。现在,电视不给放了就找手机,手机没电了她就开始折腾电脑。
比如孩子生病。生病是难免的,但是生病之后要怎么护理?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去医院?我们可都没数。所以,无论大病小情,都先带到医院去看看。多数时候都没有多严重,注意护理,按时吃药就可以了。但恰恰吃药是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每次都要全家总动员地折腾一通,以硬灌结束,孩子哭闹好一阵。所有人都心疼,可是所有人都没有办法。有时孩子挣扎得厉害或者哭得厉害,刚喂下去的药都吐了,还得重来一遍。
这些令我焦虑的事件交替出现,每天每天,没个完,也没个有效的方法。如果有人帮我,不,能教我有效处理这些问题,我也愿意付费!但是,没有另一个育儿专家的罗胖了,所以,我只好继续期待能有这样一个人,能够懂得我的育儿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