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点评8位同学的作业。
张云芳:首先给你的坚持点赞,很不容易!你的作品中有三篇属于实践性的活动分享,其余是带有点评性质的绘本介绍文章,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分享绘本的文章当中经常会体现出自己的感悟和价值判断,就像你说的,一千个人眼里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绘本的感悟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读后感中应该写出自己的想法以供探讨。最新的一篇讲《我爸爸》的活动,这本书是特别容易引起共鸣的,在这次活动当中也体现得很充分。孩子们对于爸爸的一些直观感受是活动的亮点,很开心你将他们记录下来了,将来孩子们若回顾自己今天对爸爸的评价,会不会也非常感动呢?
黄坍仪:近期的两篇文章探讨的都是非主流的绘本主题哈。橙子老师的这本书我也非常喜欢,确实感人。很多爸爸妈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在给孩子讲特定主题绘本的时候因为阅历而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孩子们体会却还没有那么深,比如说比较敏感的死亡主题,还有像《我的爸爸叫焦尼》那种单亲家庭的主题。我个人觉得这种类型的书可能在孩子大一点之后看会更好一些,或者说,这类绘本其实更适合给大人看,作为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给孩子进行解释的一种方式。不知你是怎么想的呢?
曾雪婷:每次看你的绘本分享文章,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即视感!你的文章将绘本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再创造,包含了和孩子如何互动,隐藏细节的提示等等,基本上是直接拿来就可以用于亲子共读的范本了。更加强烈的一种感觉是,这些绘本你是真的喜欢,你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用孩子的眼光新奇地看待这些绘本的内容,这是最难能可贵的。真棒!
邓小雪:近期的三篇绘本分享文章,延续了你以往的一贯风格,是比较传统的读后感的写作方式。先讲内容,再讲感受,联系实际,这都没有问题,但不要忽略一点:我们读绘本的目的是什么?追忆自己童年的成长经历,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转换思路和身份(从“阅读者”到“推广者”),利用这些绘本进行亲子共读,从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让更多家庭共同成长。这一点是目前你的文章当中存在共性的缺陷。对于亲子共读的考量是缺失的,整体评论偏说教。希望在后面的文章当中多加一点对于亲子共读的思索和尝试,加油哦!
许玲香:二胎家庭中是会有一些关于公平和爱的误解,从你的作品的字里行间来看,这种误解也给你带来了困扰,需要多花些力气去化解,用绘本来讲道理是非常好的方式。你选取的文本都非常具有典型性,但在文中很少看到孩子对于故事的反馈(只在《逃家小兔》一篇中写到老大的正面回应),其实,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听同一个故事的反应应该是很有趣的,你的观察能跟大家多分享一下吗?
彭丹:近几本绘本的选择都非常有代表性,像《安的种子》《来喝水吧》和昨天的性教育绘本,各自在内容、形式或内涵上有独到之处。针对这些独具特色的绘本,是用同样的方式来给孩子讲述,还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引导呢?孩子对哪些更感兴趣?她的反馈是什么呢?除了对文本的分析之外,特别期待能看到你的这些内容。
黄霞:我特别欣赏你对《月亮,晚上好》这本书的讲述方式。对于经典文本,我们不缺介绍,文本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能得到什么样的反馈,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内容。同理,对于你在课堂上讲过的绘本,正因为你对当时的讲述效果不满意,才会反复琢磨,多方延伸,希望把它讲得更好。故事必然要有一个讲述者和一个倾听者,二者缺一不可,在倾听者身上,我们能看到讲述的不足,希望以后更多的看到这方面的内容,加油!
蔡秀川:我很喜欢你的文章。你不是在完成作业,而是在把自己的生活渗透进字里行间,绘本融入其中,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生活即使不完美也多姿多彩,就如情绪有五颜六色,那些不好的情绪在未来的某一天也会成为一种点缀。带着这样一种时时自省的态度将绘本与生活连接,我认为是给孩子很好的传导。此外,对于你第一次实践活动的记录,我想问:在实践之后,有什么总结吗?有什么不足吗?这些可以跟我们分享吗?建议在你下一次实践的时候,能看到更多的思考。
未完待续。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