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同事聊天,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了各自大学时代发生的事情。转眼,我大学毕业至今已经快要6年了。我不由地说到了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说了些我和她之间的事情。同事听完我描述的几件事情,却问了我一句:“你确定她有拿你当朋友吗?”我突然不知道说什么“……应该有吧。”沉默了几秒,马上又补充了一句:“她只是说话比较直而已。”
我的大学同学就叫她小A吧,是我的大学室友。大学室友,是多数人在大学时光里最亲密的,也是留下最多回忆的。毕业以后,很多人和其他同学都早已不再联系,唯独和大学室友依旧保持着密切关系。
如果要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小A的话,第一个蹦进脑子的字就是——直,脾气直、说话直。
我和同事说的大学回忆里,有这么一件事情:
那是刚搬到一个宿舍的时候。每天的饭都是几个室友一起去吃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吃的食堂。食堂吃腻歪了,就去外面觅食。相信每所学校的附近都有那么一条小吃街,占据了大学时代美好回忆的一角。而我,贪吃、也胖,走进小吃街以后就突然这个也想吃,那个也想买。最后干脆就买了2份吃的,实在是忍不住啊,而且自己看了看量,貌似每份也不多么。然后在小吃街门口和室友汇合的时候,小A看到我手里提的东西,来了句:“这么胖了还吃,你是猪吗”……
因为从小就胖的关系,在这方面被调侃了太多次,所以早已在这方面被磨得没了脾气,已经练就了能对大多数的调侃一笑置之。但那一次,是第一次有人用“猪”这个字当面说我,我不知道她到底是为什么这么形容我的,我也不关心她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我只记得无比讨厌这个形容,从这个字里,我感受到的只有满满的恶意与羞辱。
后来当然还发生了很多类似的事情,没有了当时的心情,所以如今的自己已经能毫无顾忌地把这些事拿出来当做谈资。但现在回忆起来,小A为什么会是我大学室友里最处不来的一个,大抵都与这些日常发生的琐碎事情有关吧。
那些说话很直,直得扎心的人
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那种说话很直,直得扎心的人。他们有时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说着自己想说的话,标榜自己的言行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药里就不能加勺蜜么,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到像扇别人一耳光一样么?
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那种说话很直,直得扎心的人。有时我们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却未曾想过自己说的话在哪个时候该不该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即使不带恶意,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如果不合时宜,也会伤害到别人。
你为什么没朋友,可能就是因为你说话太直
说话太直的人是容易没有朋友的,因为他们就像是横冲直撞的刺猬,还没收起身上锋利的刺,就朝着别人冲过来了。没有人愿意靠近和拥抱这样的刺猬,即使那只刺猬再心地善良、内心柔软,因为还没来得及看见那柔软的内心,就已经被扎伤,只能选择避开了。
大多时候,说话一直很直并且拿说话直标榜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不愿花心思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已,他们心里真正关心的是自己,所以任何话想说也就不加修缮地说了。把自己放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把别人贬进尘埃里。畅所欲言,他们舒服了,但听的人却不舒服了。久而久之,这样的人也就被别人远离了,毕竟大家都不是受虐癖啊。
说话要不要直?
说话当然要直,但此直非彼直
讲话直的“直”内在的意思是正直,是说我们该说的话,说对的话。为人为己,对的话该说就是得说。
讲话直的“直”内在的意思是坚持,是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直的坚韧,为了心中的正义而直抒胸臆,表达我们的理念。
但这个“直”绝不该是讲话都不过大脑,说出来的话直扎人心、字字伤人。曾国藩曾经说过:“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我们说话不是不要直,而是不要直得带刺。语言是一门艺术,表达观点不一定要用带刺的言语。就好像“你不应该怎么怎么做”和“我觉得你怎么怎么做是不是更好”,两句话意思其实是一样的,但孰优孰劣清晰可见。如果你真的想你说的话,别人能够听进去,那更应该注重语言加工的艺术。
运用语言的艺术,这很难,没有人能时刻做到,我自己有的时候也是一个话没想好就先说出口的人。但我尽量学着做以下几点去改善自己:
1、多学多看。学习如何组织和运用语言,没有人是天生能说会道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成长。学习各类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学习给我们精神面貌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知道的东西越多,我们才越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
2、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复盘自己今天的言行举止有没有不到位的地方,告诉自己今天没做好没关系,记住今天的错,下次不要再犯。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犯同样的错。
3、话在嘴里绕三圈。提醒自己先捋好思路,酝酿好情绪,组织好语言,然后再发言。先想好再说,尤其是在想要开口表达意见或者咨询别人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都是乱的,反馈回来的信息也会是乱的,然后就越说越乱,越描越黑。
4、慢慢说话。慢慢说话,才能好好说话。说话慢些,才能减少他人和自己情绪的影响。说得太快,情绪就没有办法很好的控制,说得太嗨了,也就说秃噜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