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选一个我最喜欢吃的城市,那么汕头一定稳坐冠军宝座。
说到潮汕菜,如今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开遍了大江南北、座无虚席而又价格不菲的潮汕牛肉火锅。然而对我而言,汕头的味道远远不只此而已。
2014年是我大学最后一年,那时我有幸来到汕头实习了一个半月。说来,当时是想选一个没去过又好玩的地方,汕头这座城市一直以来的唯一印象就是改革开放的试点之一,那一定不仅经济发达而且景点众多,谁知一去才发现大相径庭。汕头城内安逸而又陈旧,街边路上并没有想象中的摩天大楼,一切都是一座沿海小城安静的样子,而使我从此再也无法忘记的不是我曾以为的风景,而是绝无重样令人垂涎的潮汕食物。
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的网红店,大众点评虽已存在多年,但更多的是在一二线大城市中发挥信息源头的作用,而在汕头这样的小城市中,美食的得知更多靠的是口口相传。我们刚去实习的第一天,主任就开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会,结束时自然是要推荐一些当地特色。汕头较为保守封闭,较少和外界交流,当地人对普通话非常陌生,人到中年的主任也不免如此,连说带写的推荐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狮头鹅。
狮头鹅及卤鹅
没来汕头之前,鹅更多的是存在于道听途说里而并不是餐桌上,虽然知道粤菜有烧鹅,但第一时间无法通过主任蹩脚的普通话联想到狮头原来是鹅的形容词。主任意犹未尽的说,你们一定要去大饭店点,一只要四五百块钱,一定要吃头,不吃狮头鹅不算到潮汕。
而当时我们穷学生,对于这种又没有概念又没有操作性的食物听过便忘。狮头鹅成了汕头最大的遗憾。
但没吃成狮头鹅,不代表一无所获。在汕头呆了一段时间,发现在许多铺子中都有鹅的存在,除了烧鹅这种广东标配,更多的是卤鹅。春梅鹅肉馆是一处吃卤鹅的胜地,价格亲民,见之忘俗,鹅肉酥烂,不腻不柴,鹅肝粉糯,鹅肫咸香,鹅肠脆韧。还有一些鹅肉的新奇做法,比如铁板泰式鹅肉,则按下不表。相比我在家乡常吃的鸭来说,鹅肉口感更加扎实,没有鸭肉肌理间那么多的汁水,而水禽的腥味也要淡很多。而卤水的味道也和自家完全不同,咸鲜的味道更加突出,没有非常明显的八角草果等香料味,而鹅肉的间隙也填满了卤水的滋味,撒上芫荽一同入口,口有奇香。
另一种卤味则是粉肝,这是潮汕对鹅肝的极致做法。粉肝和法国鹅肝类似,都是鹅的脂肪肝,膨大丰腴,经过卤水长时间浸泡,口感绝非通常肝脏那种粉糯绵密或者颗粒状,而是异常晶润、醇厚、嫩滑,非任何其他食物可类比。卤水中和了脂肪的油腻和内脏本身的腥气,只留下舌尖的鲜和曼妙。而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倡导也渐渐使得这道菜从选项中消失,想来也是一种惘然吧。
隆江猪脚饭
2014年时还没有那些外卖平台,大多数人也没有点外卖的习惯,而在汕头的那段时间却让我从这座小城市中养成了如今看来是超前的生活习惯。我们实习的单位其实算是在快速公路的旁边,周围荒草遍地,稀稀落落的是几条马路和沿路的人家,大约一公里才算得上是一个小市集。单位食堂虽然便宜,但是变化也少,难免有开荤的想法,而这时候房间里面早已存在的外卖卡片就是最方便的途径。
大部分的外卖,店名都是某某猪脚饭。而这可能是我目前觉得最好吃的快餐了。说是猪脚饭,其实有很多种类,包括猪脚、烧鹅、白切鸡、盐焗鸡、卷章等等。卷章,有点像是切片的卤花枝丸,非常明显而不掺假的海鲜口感和味道。猪脚其实也不是通常意义上说的猪蹄,而是蹄膀,北方应该是肘子,卤的尤其酥烂,没有骨头,连皮带肉,切片盖在饭上。
价格非常实惠,8-20元,可以随便选一个价格,老板会给你相应份量的肉。双拼、三拼也是可以的,价格几乎不变。除了主菜,还会附上青菜以及卤的非常入味的豆腐干和半颗卤蛋,加上免费的骨头汤和咸菜。即使是外卖,这些一样不少,汤会用一个塑料袋扎的严严实实,饭盒里面整齐的盖着各种浇头,一个电话过去,没有最低消费,没有外送费,直接送到门口,这直接导致我在实习的大部分日子里每天步数不超过100,一周不出单位大门,腰围肉眼可见的日益见长。
捧着一碗猪脚饭,还未动筷,猪脚的香气已让人垂涎三尺。单夹一块猪脚入口,软糯粘牙的肉皮入口即化,中间连着皮的筋膜肥而不腻,瘦肉入味而不柴。配着浇有卤汁的白饭一起,唇齿留香,口味浓郁,酱香四溢。再搭配上用大骨海带熬出的例汤,快餐胜似饕餮盛宴。风卷残云结束一顿饭,只留满口余香。
粿条
说起主食,潮汕人民必须提到的必然是各种粿。这里的粿其实就是米粉,然而不同于闻名遐迩的桂林米粉、湖南米粉,也绝然不似司空见惯的土豆粉、酸辣粉、羊肉粉,潮汕的粿口感更为清爽甜润,而较少粘连软韧。粿的做法更是五花八门,光是长得和河粉极为相似的粿条,就有汤粿、干粿、炒粿等截然不同的形态,而广义上更有作为甜品的糖粿饭粿、作为零食的酵粿水粿、作为菜肴的鲎粿糕粿等等等等,有甜有咸,或冷或热,可荤可素,很少见到在一个地方就有如此千般变化的食物了。
而对粿条来说,当地最传统的吃法永远是搭配牛肉和牛肉丸。近几年火遍全国各地的潮汕牛肉火锅之所以广受好评,就是因为现切牛肉、汆烫几秒后捞起、配着秘制沙茶酱和香芹粒的绝妙口感。而潮汕当地,如此鲜嫩的牛肉更多的是出现在粿条中。一碗清汤,几片还未褪红的牛肉,几颗弹牙爆汁的牛肉丸,几片生菜,一把粿条,就是一碗最为正宗的汤粿。点上沙茶酱,沙茶酱和牛肉的绝配,以及同样是沙沙口感的粿条,点醒一天的味蕾。这样一碗汤清味浓的粿条全靠食材本身鲜味,吃惯了潮汕的粿,再去商场纸碗盛着的香精味扑鼻的粉面,一定是无从下口的。
潮汕老字号的牛肉馆,可能不一定开了牛肉火锅的生意,但是一定有着几十年的牛肉粿条史。无论多小的店铺,都能点上一碗牛头汤粿,亦或者单点一份牛肉汤,配着沙茶酱拌的干粿,从容坐下享用,清淡的食物透着牛肉醇美的鲜香,那是生活的味道。
潮菜
位于广东和福建交接处的潮汕,有着和粤菜及闽菜明显不同的菜系。潮菜作为可能是中国最高端的菜系,精选食材,讲究技法,上得庙堂,下得山野,从家喻户晓的砂锅粥、牛肉丸,到各色海鲜卤水。潮菜调味品极多,几乎每一道菜都会有一样不同的调味品。蚝烙要配鱼露、香菜;油炸海鲜要配桔油;白焯海鲜要配梅糕酱和芥末;牛肉丸要配沙茶酱;炸豆腐要配盐水、韭菜。几乎每道菜上来旁边都会配小小一碟蘸料,不得不称赞多少年传承揭示食物的天作之合,让人不禁感叹正该如此,如果胡乱搭配则味觉大乱。
菜系的体现不仅只在大酒楼里,更多的是在街边随处可见的小饭馆中。不依赖大众点评上的人气或者是广告,就像我曾经和同学一起,随便扎进路边的一家苍蝇馆,店铺虽小但是店面干净,门口的冷柜里摆的是各种冰鲜海鱼和其他食材。2014年的物价虽然比不上现在,但也没有相差多少,我清晰的记得那天点了四个菜,牛肉炒芥兰,腐乳空心菜,炸猪颈肉配甜辣酱,豆腐鱼汤,加上免费的例汤和白饭,总共只花了56块钱。人生点菜经历中性价比无出其右。
而潮菜中也有许多代表。东南沿海常常把蚝做进菜肴,蚝即是牡蛎,同样是把蚝肉做成饼,潮汕的蚝烙和闽南的海蛎煎有较大区别。蚝烙的饼身更多的是油炸出酥脆的口感,里面藏着的蚝肉嫩滑无比,乳香四溢,蘸着白胡椒和鱼露,鲜香满口;而海蛎煎主要用油和番薯粉营造出香滑软弹的口感,煎蛋和番茄酱也使得整体味觉层次丰富。
如今许多地方都有潮菜馆,大多档次较高,这里面有地域的原因,而更多也因大众眼中的潮菜走的是高端路线,但在汕头,潮菜存在于各个角落,无论是豪华酒楼的推杯换盏,还是在街头排挡的彻夜喧嚣,不变的是沉静佛禅的功夫茶,以及令人魂牵梦绕的味道。
尾声
潮汕的悠闲和热爱生活体现在方方面面。家家户户喝功夫茶,功夫茶的流程非常耗费功夫,而人们一边悠哉悠哉的享受,一边手头还能做些事情。就连商铺的后台都会放上功夫茶具,老板在做生意之余还能小呷两口。去店里买土特产,老板夫妻二人一边泡了茶来一轮一轮的招待我们,一边又不迭把店里的各种零食都拿两块出来让我们品尝,虽然普通话沟通并没有那么流利,但是这种热情和云淡风轻依然使人难忘。
当年在汕头的一个半月,除了日常的工作,我也经常漫步于汕头的大街小巷。汕头地方不大,公共交通也不发达,火车站只有三趟火车,而高铁站远在一小时车程之外。走在街边常常有飞驰而过的摩托车,有的会慢下来拉客。这里的游客不多,节假日走在街上也没有人满为患的感觉,老街的旧房子颤颤巍巍,走在河边的老城区,有时候会碰到老人在路边摆摊卖杨梅,连说带比划的买一盒。海边是几公里的大堤,不是景区的那种夺目,但也有南国的海风。顺手买一个椰子往回走,清凉解渴,闲适生活。
去年又约着几个小伙伴一起直奔汕头。三天不到的行程要匀出来十几顿饭,只恨自己没有一个大胃袋。八合里总店永远排队,福合埕的味道却也丝毫不弱;公园边上的美食街精彩纷呈,可丽饼炒酸奶便宜量大;老巷子深处的老妈宫粽球游人如织,十元一个的大粽子仍然真材实料;春梅鹅肉馆大门紧闭,将要走时却发现店里偷偷在营业。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吃饭的间隙几乎无处可去,汕头仅有的景点已全数逛遍,只能在酒店借助手机游戏打发时间。而后来发现汕头居然有非常大型的密室,老板小哥年轻帅气,还在在创意园区建造了一个更为巨大的主题密室,虽然价格不菲但是体验也非常奇妙。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如今的汕头也在吸引着更多的游客,但在我心中仍然记得那个陈旧、封闭、安静、却无比美味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