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屡见报端。每个成年人,在自己的求学时代,必然会遇上一些欺负别人的“坏孩子”。同学间正常的小冲突是难以避免的,长远来看甚至有助是一种挫折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成长。但校园欺凌完全不同,它可以抹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甚至会导致轻生悲剧的发生。
今年1月份,初中女生陈琪琪跳楼自杀。据其母亲称,是校园欺凌了结了孩子的生命。本该茁壮成长的花季少女如此殒命,痛心之余让人震惊。
尤为可惜的是,陈琪琪还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霸”。在家人和朋友的印象中,陈琪琪是三好学生,学习成绩位于全年级第一。除此之外,她还是学校的合唱指挥,英语水平也很出色。正是校园欺凌,剥夺了她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她给父母留下的一封遗书中,她说自己很早就死过一次了。在遗物里的课本上,她写满了自己遭遇校园欺凌的独白。在她的胳膊上,清楚的写着“余罪、心碎、无信之徒”的字样。我们不难想象,校园欺凌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心灵创伤。
放眼当下我们不难发现,校园欺凌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它与几个因素有很大关系。
第一个原因是社会阶层的分化。不同于过去“同吃大锅饭”的赤贫阶段,现代家庭的贫富、视野、观念差距都十分巨大,这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下一代的成长。可能对于一个孩子非常平常的事情,对于另一个孩子就是完全的不可接受。这种情况在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尤为突出。
如果我们去看陈琪琪,会发现她是一名转校生。在转学之前她曾长期在广州上学,获得过“广州市三好学生”称号、广州市“硬笔书法”二等奖和广州市省赛征文二等奖的奖励。后来,她回到老家上学,因为不会本地的方言,被同学嘲笑。因为喜欢穿偏运动的衣服,被同学说土里土气的。正是这种世界观的格格不入,助长了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第二个原因是自我意识的释放。现代家庭和学校普遍倡导孩子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这当然是非常科学的理念。然而,在一些孩子的做法中,释放自我意识变成了破坏性的、损害别人的行为。如果不加善导,“唯我独尊”的念头日渐壮大,往往会走上欺凌别人的邪路。
回到陈琪琪的例子。在她自杀之前,陈琪琪曾被多名同学堵在学校门口,在她身上留下了的多处抓痕。不难想象,当欺凌者变成了一帮坏孩子组成的团体,受到的伤害会怎样。最可悲的是,每个参与者都觉得没什么不好。俗语说的好:当雪崩真正来临,哪片雪花又能说自己无罪呢?
第三点是难以实施的补救。就目前环境来说,我们只能无奈的承认:当校园欺凌来临时,补救的代价很大。人与人的交往是长期的,不会因为一时的抗争就能获得长久的胜利。如果你正面对校园欺凌,最好的办法不是拼尽全力去对抗,也不是消极应对去妥协。因为它会越过漫长的时间,慢慢消磨掉你的意志,拉你进入痛苦的深渊。远离它吧,去找寻一个新环境,这才是当下性价比最高的方式。作为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面临这种困扰,不要寄希望于学校、老师的督导,学一学三迁的孟母,才是良策。
毕竟,孩子只能经历一次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