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人民日报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想上班了”》。
起初在看时感觉这章文章传递的有些消极、负面状态,之所以不想上班是因为外界的环境总是达不到他的要求,这时我边看边想,把不想上班的理由都归结于外部因素,这就是自己出了问题,所有问题的根源都在自己,是自己的内心和自我价值观出了问题。
同时还认为,年轻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有很大很大的空洞,想的多、做的少、要的多,付出少。大多数年轻人尤其是90后从小在优厚的物质条件和家人的倍加宠爱中长大,没有或很少经历过坎坷和磨难,哪能去吃的了现实的苦!
随着阅读的深入,看到主人公思想意识的改变,开始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意识到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给自己带来的不利,以及后面的所有分析和建议,才深深感受到了作者针对现实中的一些不愿意上班的人,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和爱心!非常感谢作者的付出!
工作对于每一个人,并不是纯粹地为了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与他人产生联结,渴望有个人能懂自己。“不想上班”的背后是我们没被读懂的心。
这是一种内心渴望被认同的需求。每个人都有一个现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当对现实的自我不满意时,两者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空洞,从而产生各种需求。
当一个人的内心和能量还未足够强大时,更多的是依赖于物质和外在对自己的认可和评价去填补自己的这些空洞,但这只给自己带来短期的甚至是暂时的满足和幸福,对物质的欲望和对外界认可的渴望只会让自己的身心越来越疲劳、越来越迷茫。
这种恐惧给我自己也带来了深深的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追求的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如果现在的工作我不做了,我还能做什么?这些问题的思考,就会让自己意识到最大的真正的需求是个人成长的需求。找到了真正的需求,开始了自我成长之旅,但更大的问题又出现了,时间的问题。
每天固定的24小时,每天自己的可用时间如何安排,个人的成长、繁忙的工作、家人的需求三者如何去平衡?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迷茫。
每天开始了早起、晚睡的生活,上班时间到了,自己的计划还没有完成,或者是自己还没有从睡梦中醒来,懒惰的自我总是给自己说,别去上班了,让我睡个够吧,于是自己就会情不自禁的给自己找出各种不去上班的理由,这时,理智的自我会说,这是你吗?你就想成为一个如此喜欢找借口的人吗?两个自我经过激烈的抗争,终于不得不去上班了。我相信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吧?
那如此克服这种状态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调整自己。
1. 找出自己现实的问题和困惑,逐一进行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自己的内在动力不足还是对当前的工作真的产生了厌倦感?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条件去更换工作?
2. 在现在状况下,唯有个人的成长和改变才能真正让自己不再迷茫,根据个人薄弱环节开启自己的个人成长之旅。
3. 把当前工作作为自己生存保障的平台,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好手中的每一个事,用感恩的心态感谢单位、感谢老板给自己的这个生存、成长的平台和机会。合理安排好时间,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个人成长处于每天都充满乐趣、充满挑战、充满收获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就会让自己越来越爱上我们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在此基础上去塑造更好的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经过这样的调整,现在的我已经完成没有了对工作的不满和抱怨,而是很庆幸自己能在这安逸舒适的岗位上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成长,每天和时间做着赛跑,用心体会、珍惜着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再为自己的明天做着充分的准备!
感谢今天努力改变、努力拼搏的自己,不但过好了今天,还有能力过好明天!相信自己明天更加美好的一切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