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 天)《齐鲁晚报》青未了·心理版2014年11月9日
最近,“买买买!”三个字成为网络热词。女人是天生的购物狂,一换季就如临大敌般争先恐后地投入 Shopping,好似去年这个季是裸奔过来的一样。男人们也不甘示弱,有位妻子说她家先生宁愿跟她分享网聊记录,也不愿给她看支付宝的账户。而阿里巴巴上市时,有个段子是这样总结的:“一个成功男人背后一定有个伟大的女人。马云除外,他成功的背后有千千万万的败家娘们儿以及千千万万的败家爷们儿。”
Shopping 引发的爱恨情仇
现实中,离开 Shopping 寸步难行,更高更强的境界里,“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对购买的向往”。爱买成瘾,爱买成癖的“爱买君”们对 Shopping 可谓爱恨交加。
有则名为“求剁手大赛:晒出你的支付宝年度对账单!”的网帖曾激起热议,几万、几十万元的网购账单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一位网友更是出示高达 901 万元的账单问鼎“消费之王”,引来众人惊呼膜拜。最近几年,淘宝赋予了每年 11 月 11 日新的涵义,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购物狂潮,数字、纪录一次次被刷新,那份热情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2013年“双 11”天猫商城达到了 350 亿元的交易额!一时间,全民Shopping 演变为“全民吐槽”,调侃和戏谑随处可见。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本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性广告语,现实生活中也被戏剧性地频频演绎。有媒体报道,一女士网购不能自拔,几乎每天下单,有用没用的货物在家中囤积如山,家务孩子也懒得管,长期的网购行为引起了丈夫的不满,夫妻俩争执中,该女士一时冲动用菜刀剁掉自己手指。又有一男子,因拦不住女友疯狂的采购,一气之下从某大型商场七楼坠下身亡。还有一些年轻人,消费毫无节制,爱享受爱攀比,成为月光族、“车奴”、“房奴”,或因热衷于“喜刷刷”成为负债累累的“卡奴”,更有甚者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无法拒绝 Shopping 的明星也比比皆是。有资料介绍,张柏芝曾在电影《购物狂》中饰演一名有“购物狂”癖好的女孩,到处搜罗新款名牌,一买就停不下来。而实际上,铺满整个片场的物品几乎都是她的私人珍藏,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她衣服多得夸张,见到喜欢的品牌就一定要买回家收藏。大 S 徐熙媛嗜鞋如命,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崇拜者,家中珍藏 300 多双名鞋,徐妈妈笑她蜈蚣转世,哪来那么多双脚穿鞋,有次在香奈儿看到一双心仪的鞋子没有她的尺寸,为此每天作噩梦,直到买到一双类似的鞋子,她的噩梦才停止。
Shopping 是经济消费更是“心理消费”
有极致巅峰的狂购,也有寻常平实的需求。生活中有些人通过购物解除苦闷,释放压力,消磨时间或排遣寂寞;有些人把购物作为对自己的奖赏或对亲友的馈赠从而体会幸福感;有人在物美价廉、物超所值的商品中获得成就感;有人寻求讨价还价、劲爆秒杀的胜利喜悦,还有人纵使什么也不买饱饱眼福也会流连忘返,气定神闲地开心“悦逛”。
美国《医学日报》综合多项研究后,曾解释了购物可以让人快乐的奥秘。购物能让人产生憧憬。购物之前,人们会做出丰富的心理准备,伴随着购物过程,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象使用新物品时的情景,同时也设想着未来的新生活,产生美好的期许。购物能增加快乐激素多巴胺的分泌,提升情绪,让人情不自禁地高兴起来。
听上去似乎 Shopping 至上,“买买买”理直气壮?且慢,如果消费等同于快乐,花钱就一定就幸福,那人生岂不是太过于简单了?生活空虚、思想颓废,购物便被沦为现实、纯粹物质的追求;虚荣和从众心理的干扰,“奢侈消费”、“名牌消费”观念的影响,也会让人渐变为庸俗的拜金主义者。过分迷恋和狂热,异常依赖和沉溺,超出承受能力的过度消费,只会让人成为“拜物教徒”。“购物狂”们误入了非正常的消费怪圈,或不买心慌手痒买完又心痛败家,或堆积用不上的战利品后悔不安,或买的爆棚海量却难解烦躁,或因买不起自己想要的东西焦虑难奈,实则扭曲了购买本来的初衷和目的,异化为占有或获取私欲的满足。
北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青宜把过度消费行为分为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病态消费三种类型。超前消费是指消费者或为了提前享受,或为了追赶潮流,或为了某种虚荣,往往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度,超标准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档次与购物水平。炫耀性消费,并不是满足个人消费的需求,而是通过一种消费方式向周围的人表明:我有钱。那些比阔斗富的人希望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取得一种心理满足。病态消费则是指非理智的反常消费,也是畸形消费。
理性消费 hold 住不切实际的购物欲望
“如果我不在商场,那我就在去商场的路上!”是小玫率性的 QQ 签名。打开刚刚买罢的行囊,里面多了两条牛仔裤,一件风衣,三件打折的夏装,外加一双休闲鞋,还有若干家人朋友的礼物。闺蜜们也会有差不多的状态,虽说花 money 时会“心有戚戚焉”,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旦视野或思想中出现了心仪的宝贝,便各种不淡定扰乱了平和的心境,还常凑在一起甜蜜地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怎么能够不亦乐乎的 Shopping,又游刃有余地适度把控,是大家特别期待知道的。
林语堂在《论买东西》一文中说:“徜徉街头,看看店窗中陈列的货物,视而不买,自是一种乐趣,是居城市中人一种不花钱消遣的方法(英语叫做 WindowShopping),因为不花钱,一看就可看几十家。但是因为看,有时就不免停足,饱享眼福。妇女闺秀过鞋店,没有不停足凝视的。有时感情冲动,由停足而跨进店门,就难保不买所不当买的东西了。”林大学者传授给我们两点秘笈。第一,“视而不买,自是一种乐趣”。诸位“爱买君”们,学习一下“不花钱消遣”吧,深谙“逛”的乐趣是考验也是一种享受,也会妙不可言。第二,冲动是魔鬼,避免或减少冲动状态下的购物。一旦点燃冲动购买的“心理触点”,情感失控难保理性。外部的诱惑永远不敌内心的强大,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更应该懂得有序地管理自己,有计划有合理需求的购买值得践行。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沈家宏建议,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有助于戒除“购物狂”的陋习。首先,养成现金消费的习惯,反对使用信用卡刷卡结账,这样会比较清楚自己的消费额度,有利于自己对购买行为进行控制。第二,把想买的东西做 3 个分类:“想要但不需要的、可能需要的、真的需要的”。清楚分类之后,根据自己现有的金钱规划购物。第三,多进行社交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爬山或者郊游,把注意力从购物消费上转移出来。《为何我们过度消费以及如何正确消费》的作者、心理学家本森博士告诉我们,购物之前,先把商品还给店员,然后坐下来好好想一想:为什么我在这里?我现在的感觉如何?我真的需要这个么?如果我先不买会怎么样?我要如何为它付钱?我要把它放在哪里?想完这些问题之后,如果依旧很肯定这就是你需要的东西并且能够负担得起,那么就去买单吧。
今年的“双 11”眼瞅着到跟前儿了,能够酣畅淋漓的“买买买”真真是极好的。但无论您是奔波于商场风卷残云,还是醉心于网购的精挑细选,友情提示,过度消费就是浪费,痛痛快快地犒劳自己的同时,最好还是保持一分沉着冷静,请在确定买单的刹那间稍作停留,狠狠地深呼吸,为大脑提供更多氧气保证清醒,毕竟,消费是有代价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