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行的第一站是旧金山。8.18号下午五点抵达旧金山机场。高中同学Luke来机场接机,我们十年未见,他却在机场一眼就认出了我,我当然也一眼认出了他。男生的变化很小,但我觉得自己十年来应该有不少变化,至少外貌上是有变化的。他说,我跟高中时变化不大。原来,出走十年,我们还依然如少年,“青春永驻”。十年未见,我们毫无陌生感,年少时的友谊还是可以跨越时空的。
当天傍晚,我们逛了Google园区。第二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苹果公司和苹果体验店,当然我没有机会去苹果公司内部参观,然后去了斯坦福大学。
之后去了Facebook。Luke有一位很熟的朋友在Facebook工作,因此我得以参观Facebook公司。当天FB(Facebook简称)正在举办家庭日活动,园区挺热闹的,有不少员工家属和孩子在园区参加活动。
下午,驱车去了三藩市市区,专门去看了金门大桥。晚上六点半到十点参加了阿里巴巴前CEO和嘉御基金的创始人卫哲先生的分享会,回到酒店已是午夜十二点。
2.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硅谷,硅谷带给我的冲击很大。我深刻认识到,你所在的城市对你来说有多重要。
虽然逃离北上广的话题不断,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来到大城市。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当然是很大的,在中国,北上广的压力很大,生活节奏很快;在美国,纽约硅谷的生活压力也很大,但人们依然愿意生活在大城市。
大城市除了丰富的资源,比如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最重要的是人,很多聪明,有趣的牛人汇聚在大城市,彼此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
在硅谷,你可以见到全世界最聪明的工程师。谷歌,苹果,脸书等顶级公司的总部都在这里,还靠着斯坦福。
3.
Luke是我的高中同学,高中时的成绩并不是特别优异,大学是在二本学校。十年未见,却发现当年学习成绩优异的我,不过是在一家大公司打工,而他在硅谷,却与世界上最优秀的牛人一起交流和工作。我与他的差距在他来到美国上学以后开始逐渐拉开。
很多时候,并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所在的城市,所选择的公司,很大程度上就可以决定你的成就。
他在硅谷参加活动所见到的牛人,是我在国内远没有机会见到的。他住在斯坦福大学的教职工小区,认识不少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他的公司与李开复有合作,他有李开复的私人微信号,他曾接待河南省的省委书记,当然还有很多我所不知道的牛人。
4.
8.19号晚上,我在硅谷参加了阿里巴巴前CEO卫哲的三小时分享会,现场门票在20-100美元,位置不同,价格不同。我买了一张20美元,就得以聆听卫哲三小时的分享。
卫哲在国内是不公开分享的,只要他愿意分分钟几千人参加。在硅谷他却愿意拿出三小时来与大家交流。这就是地域优势。
Luke说,在硅谷这样的活动很多。不少国内的牛人在硅谷出差或度假时,愿意在硅谷做几个小时的分享。这些牛人的大脑里装着世界上最新的思想,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古典老师在《跃迁》这本书中写到高手的联机学习能力。联机学习能力强,学渣可以逆袭成学霸,古典老师在书中也举了一个例子。
当你在现场聆听世界顶级高手的分享,就相当于与他们进行联机学习,如果你的联机学习能力强,来个小小的跃迁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比如,卫哲先生和文厨先生谈到科学复兴。卫哲先生对比文艺复兴,谈了他对科学复兴的见解。
第一,资本对接科学。
文艺复兴的繁荣,背后是民间资本的支持,比如,文艺复兴时代举足轻重的家族美第奇家族,这个家族资助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等如雷贯耳的大师。
对美第奇家族有这样的评价:“我们不能说,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意大利文艺复兴,但没有美第奇家族,意大利文艺复兴肯定不是今天我们所看到和理解的面貌。”
科学复兴的背后也需要民间资本的注入。
第二,跨界和跨学科。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大多是跨界高手,比如达芬奇,既是画家,雕塑家,音乐家,又是建筑家,天文学家,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
科学复兴,科学家们也应该是跨界,跨学科高手,一些科学家,即使六十多岁,还在学习最前沿的学科和技术。
第三,科学走入民间,改变百姓的生活。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走入人民的生活中。大师的作品并不是在博物馆中珍藏,而是在人民生活的广场,建筑中可以见到。我在斯坦福大学,见到了罗丹的雕塑作品。
科学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应该走入平常百姓的生活中,改变人民的生活。这才是科学复兴的意义所在。
5.
站位比努力更重要。古典老师的《跃迁》书里也有讲到这个话题。
不是说努力不重要,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远远比不上时代的趋势。如果能够抓住时代的机会,顺势而为,就像是坐在直升梯上,你不懂,也在上升。如果,你在在走下坡路的企业工作,即使你很努力地往上挣扎,你还是在下降,就像是现在坠落的石头上,有时越努力,反而下跌更快。
参观Facebook时,在FB工作的工程师说,在FB工作十多年的人,都是FB元老级人物了,职位很高。而他之前在甲骨文工作,工作十年的同事只比他高三级。我们聊起了站位的问题,多年前加入FB是多么明智的选择,可以随着FB成长起来。而加入大公司的,可能只是每年涨薪百分之几。
在国内也是类似,多年前加入BAT是多么正确的选择。
结语:
卫哲分享会结束时,已是晚上十点多,我走出活动大楼,遇到几位浙江大学的老师和MBA学生,聊了几句。
在等朋友来接我时,遇到一位参加完活动同样在等车的女士,她在硅谷做VC.
活动附近有一个体育馆,晚上刚好有比赛。十点多,比赛刚好散场。一大波观众在陆陆续续散场,穿着球服的观众三三两两在眼前经过。因为观众散场,道路封闭了,Luke无法开车进来接我,他让他的朋友送我回酒店。
我抬头看看硅谷的夜,这里也看不到星星。而我的心却仿佛被点亮。
送我回酒店的那位朋友既是创业者也是VC,与他聊天,了解了硅谷的最新动向。
回到酒店,已是午夜十二点,这真的是漫长的一天,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第二天,六点起床,赶到三藩市里,报了旅行团,开启跟团游。跟团游每日要在大巴车上呆8小时以上,之后的文章可能会插入大量的风景照。
这篇文章是在旅行途中手机里书写的,第一次用简书手机App写作。
我是弘丹,我正在美国日更。
喜欢我的文章手动点个喜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