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腾讯宣布了组织架构大调整,从七大事业群变更为六大事业群,新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对未来的目标判断也很明确:在接下来的 10年,整个社会将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
终于,腾讯,从一家To C基因的公司,开始重点发力To B领域。
或者这对很多人来说是新鲜事,但在我看来,这其实再正常不多,甚至有点回光返照。
还记得,20年多前,在我刚接触的计算机的时候,用的还是黑屏的DOS系统。最早接触的电脑办公软件,还是绿色界面的DOS版的金山WPS,那时候是在政府单位的电脑上使用的,在WPS编辑好文档后,用油墨纸把文书打印出来。
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想要用软件,是要跑到电脑城去,花7块钱购买盗版光碟的。
还记得“杀毒软件”吗?当年,可是一个大生意。在盗版猖獗的年代,软件公司想要生存,根本就不能指望已经习惯性购买盗版的消费者市场,而是要走政企的大批量采购。
回想以往的这些经历,我脑海中,计算机行业,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都是To B的。
今天为止,美国互联网圈,To B型的软件企业占据着至今还占据着IT行业市值的半壁江山,像Saleforces,SAP,Oracle,IBM,甚至,微软(Microsoft),这些都是10年前在国内也耳熟能详、倍加尊敬的美国企业服务企业。
To C型的互联网企业像Google、Facebook、Amazon等,也仅仅是近这10多年来的新生儿,它们反而是“后来者”。
在我读书的时候,也是受Saleforces、37Signals这类公司的启发,才开始深入自学编程。
相反,在国内,To B型IT企业,能进入广大消费者视野的,非常屈指可数。
如今在我的视角,像麦当劳、沃尔玛、宝洁等跨国企业,其本质是彻头彻尾的“IT公司”——没有严谨的IT数据体系,怎么可能支撑其全球性的跨国业务和复杂的管理体系?
可以说,这些清一色的世界500强,都是建立在强而有力的IT管理体系之上,自然它们没有庞大的互联网技术团队,它们都是采购了To B型IT企业的服务。
所以,所谓的互联网下半场,就是让互联网无处不在。
在我们的日常消费生活中,很多人已经利用互联网改善了生活;但在日常工作中,无数的传统企业人群还每天进行低效的重复劳动。
所以,阿里、腾讯,两家中国互联网的标志性企业都重心进入To B领域,带来最重要的是绝不止工具赋能,更是广大企业的IT意识觉醒。
有多少企业,就有多少IT服务。IT服务,是任何未来企业的水电煤。
相比较之下,阿里的“大中台,小前台“战略,是不是非常有前瞻性?
Supercell是一家芬兰的游戏公司。以前我在游戏行业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Supercell的特点在于其小团队的组织架构,快速的推进小项目进行试错,小项目失败了,还会来开个Party庆祝。
坊间传言阿里巴巴的中台战略就是马云和supercell学习的,为此马云专程赶赴北欧,拜访supercell。回国以后就提出了“大中台,小前台”的战略。
这听起来简单,但我看来,如果这传言是真的话,马云就太厉害了。因为,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小前台”,完全无感知“大中台”。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我所在的游戏团队也曾尝试推行这种“小前台”,同时进行多个小项目,但往往拘泥于项目进度,导致小项目收效甚微。大部分人看到了“小团队”,却没看到背后的“大中台”。
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从2013年开始,我就在Github上逐步开源各种游戏开发相关的效率工具,因为游戏行业开发进度的滞后,往往是由于无效的重复劳动所导致的。
游戏开发行业是一个漫长而苦逼的过程,但我发现它跟Web开发行业最大的不一样的是:游戏开发,80%的时间,可能都是在重复造轮子,一遍又一遍的,没有套路,愚笨重复。
相反,Web开发行业,则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开发框架、思维模式。举个例子,一个程序员,同时掌握MVC、AOP、MVVM等几个思维模型后,基本就可以去当全栈工程师了。
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效率工具,当累积成一定的数量后,就是“中台服务”。当无数的小团队诞生,却缺乏中台服务时,就会造成资源短缺和重复劳动,进而导致事倍功半。
美国旧金山淘金潮时“卖铲”的人,就是提供了一种中台服务——总不可能每个“淘金”的人,都要自己去生产铲子吧?
国内很多团队的当权者,往往很多是不贴近地面的,更多是“唱而优则演”。纵观历史上任何的变革,都不是单点所能驱动的,更多都是领导者的全局性认知所驱动的系统性创新。。至今我非常疑惑,完全没有任何计算机技术认知的产品经理在这个时代是如何生存下来。
而其实,在军事组织里,也有大中台、小前台。
究竟什么是中台?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技术名词,这并不是那么的好理解。在我的组织里,在技术产品上,我也在大力的推行大中台战略。
但这思考原点,并不是从技术和产品出发,而是从业务出发的。
我一直在想如何去诠释这个事情,直到最近看到美军组织架构的这样一张图。
这让人反思,其实大部分的企业组织架构和工作流,都可以向这个星球上最庞大的组织军队学习的。军队,是一个拥有上百万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组织,它们的管理体系,自然是地球上最为庞大的。
像美军的军政,像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等,为军队提供训练和后勤保障,这就像极了“大中台”。
像美军的军令,像作战部队、特遣部队,这就像极了“小前台”。
不论是阿里提出的“大中台小前台”,还是腾讯的To B组织架构调整,都是随着组织膨胀和功能复杂化而产生出的对业务战场的更多渴求。
这像极了现代战争混杂的兵种和复杂的战场情况下驱使的军事组织变革,商业组织与军事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有趋同的态势。
很多的大型跨国企业都会采用矩阵式组织架构,设置各种横跨各种职能部门的项目小组,来打破各种部门墙和权力集中的问题,但这同样会带来下属沟通不畅和双线汇报的困惑,也有企业成立专门的跨业务权力机构项目管理办公室,协调矩阵式结构下所带来的副作用。
而这些都是可以从这个美军组织架构上看到相似的设计,军政就类似于企业中的各种职能部门,军令就类似于企业中的各种业务项目组,它们的运转也就可以参照军事组织的流转。
这是一篇国外旅行中的随笔,以上我说的可能都是错的。期待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