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喜剧,不得不感叹一声主角这个纨绔子弟的“运气”之好。当他因拖欠房租被困旅馆忍饥挨饿时,旅馆老板施舍给他菜汤果腹,他死要面子不吃。当他穷困潦倒时,又被当地一群同流合污、沆瀣一气的官吏误认做是来微服私访的钦差大臣,彻底享受了一番人生巅峰的滋味。在市长和列位官员面前大肆自吹自擂一番后,还有个保持着理智的随从提醒他及时见好就收,成功敛财后抽身而退。
那么这个冒牌的“钦差大臣”有没有可能在招摇撞骗的中途就被识破身份呢?难道十二品小文官赫列斯达可夫先生当真如此好运么?其实不然,比如他在向市长女儿吹嘘自己才华的时候,把好几本不同作者的书混在一起说是自己写的,连女儿都听出了不对:“妈妈,书上明明写着扎郭斯金先生著。”母亲却不疑有他,还怪女儿多事:“你瞧你,我就知道,你在这地方也不忘与我争辩。”虽然赫列斯达可夫糊弄了过去,但随着他越来越得意忘形、语无伦次,不符合他冒牌身份的阅历、谈吐、言行还是会多多少少会暴露身份。可惜在场也皆是些利欲熏心的乌合之众,只顾着如何攀高枝、拉关系,连一些显而易见的马脚也看不出。不知该说是赫列斯达可夫好运,还是众贪官污吏愚蠢。
不过也因为官员们意欲掩盖过往罪行的心虚,众人心下草木皆兵,便是有疑点亦不敢胡乱揣测。恶人自有恶人磨,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市长等官员为非作歹久了,以为即使是比自己地位高的大官也是差不多的德行,连自己夫人、女儿被调情的行为也能忍受,这是何等的荒唐和愚昧?这种安排同时又是一种巧妙而不易被人察觉的提示,揭发出俄国沙皇领导下官僚体系的肮脏丑恶,、封建国家的腐朽。
同为俄国作家的赫尔岑曾高度评价果戈里的《钦差大臣》: “它是俄国最完备的官吏病理解剖学课程”。 作者在书中将每一个人物都描写得十分生动和形象, 而且并不是直接通过简单的上帝视角笔触对人物进行评价、描绘, 而是通过人物的个体语言、细微动作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 来逐渐丰富每一个人物的血肉形象,用再普通简单不过的语言使得一个个反面人物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