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笙箫,古道旁。
纸醉金迷,秦淮殇。
墨色生香,皆虚妄。
月影归人,眼迷惘。
桂树桥旁,自相望。
姣月之下,都成双。”
就叫她夏沫吧。
若说生活中,人人都可能拥有一个,统称为“熟悉的陌生人”的圈子的话,那么,夏沫与我的关系,就属于此类。
我俩同住“古桐”公寓,我4号,她5号,中间隔了一条马路,一个红绿灯路口。
之所以会留意到她,是因为,有那么将近半年的时间,每天上班路上,都能碰到。我们相向而行,她来马路这边搭电车,我去马路那边乘地铁。清晨八点,交通灯转绿,行色匆匆、迎面涌来的人群里,总会出现一对十指相扣、甜蜜满溢的情侣。男孩高大帅气,左手沉沉提着两个包,右手紧紧牵着女孩,女孩娇小精致、欢快相随。
日日如此。
那个女生,便是夏沫。
周日下午,我坐在公寓转角的Starbucks Coffee里,正在电脑上敲字。为了沾点人气,最近,看书写作的地儿,被我挪到了的咖啡馆。有人在我对面坐下,我抬起头,四目相交的刹那,我俩都会心地笑了。
那一瞬间,我才突然意识到,得是有三四个月了吧,上班途中,那对羡煞路人、设了闹钟般日日碰上的情侣,好似只落下了女孩一人,她目光游离,面容憔悴,步子沉缓。
“你好,我叫夏沫,‘夏天’的‘夏’,‘泡沫’的‘沫’。不打扰你吧,我们算是熟人了呢,总是碰到的。”她简短说道。
我关上电脑,微笑点头。按我的经验,若不是愁肠百结,骨鲠在喉,不得不吐,想必她也不会选择出现在我面前。有时,我们更愿向陌生人或不相干的人倾诉衷肠,因为社会交集如果为零,我们的“隐私”,就少了被大势传播、众人皆知的可能性。
鼓励她说话,成了那时最正确的事儿。
“同学会上,第一次见到X时,他随和友善、风趣幽默、魅力四射。几乎一有时间,我们就聚在一起,8个月后,他搬来跟我住。你知道吗,我本来真是笃信, 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就是我。不过后来他变了,他开始常常和朋友出去,对我的兴趣减少了。只要我提出谈谈如何维护我们的感情,他就立马变得防备而冷漠,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又努力了四个月,期待他会改变,但情况只是变得更糟。回头想想,我觉得自己一点都不懂他。”
“上周,我们彻底分了,痛苦归痛苦,但也算解脱吧。” 她猛吸了一口桌上的拉花拿铁,声音中无限悲伤。
我看向周围。
礼拜日的Starbucks,最灿烂的风景线,莫过于浸在爱的蜜罐里的情侣了。他们或相偎而坐,柔情蜜意说着私房话,或相对而坐,爱怜绵绵注视对方。
“天知道,夏沫,那段日子,我是有多羡慕你,甚至嫉妒你。”我坦言。
她撇了撇嘴,只是苦笑。
壹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童话梦吧,里面夹杂着对整个世界的美好憧憬。
面对爱情,尤为如此。人总倾向于按自己愿意相信的样子,去认识与接受周围的人事物。但太多时候,这种主观判断,都不真实。因为,你的“以为”,真地,仅仅只是你的“以为”。
想起室友说过的一个故事来。她表姐生得秀气恬静,打小成绩优异。初一时,班里来了一个转校生。那个男孩对她表姐一见倾心,简直入了迷、魔了怔。但小姑娘情窦未开,一心扑在学习上。小男孩传字条、写情书、送音乐卡片,无所不用其极,终没能撬开小姑娘的“芳心”。
第二年,小男孩的父母返城,他便也跟着回去了。在网络尚不发达的2000年,传情达意主要靠信件。小男孩走后,有一年,坚持每周给小姑娘寄来一封信,诉说他纯纯密密的思念。但所有信件,甚至没拆,就被小姑娘直接撕掉了。两人终是断了联系。
这一晃,就是十年。女孩念研究生时,一天,接到一个电话。是那个男孩。他说,他始终忘不了她,对她的记忆,永远定格在了十年前,那个青葱的9月:穿着碎花短裙的她,扎着两个辫子,站在讲台上,带全班同学朗读冰心的《春水》。眨巴着水灵灵的眼睛,声音清脆空灵……以后遇到的女孩,个个都像她。
听到这里,我心想,若这次,女孩还不感动,简直铁石心肠,得为千夫所指了。没错,室友说,第二天,她的表姐就从上海飞去了广州。
但结局却并不是:从此,王子和公主就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一年后,生意做得非常成功的男孩,另结新欢,抛弃了女孩,并很快就结了婚。分手时,男孩只说了一句话,“我想,我可能从来不曾了解你。我爱的,只不过是,记忆中的那个你,而已。”
我把故事说与夏沫听,“所以,你看,若修改下托尔斯泰的名言,可不是这样嘛,幸福的爱情,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爱情,却都是相似的。”
她不吱声,还是苦笑。
人性莫不如此:当疯狂地爱上一个人之后,就会把所有的判断力与观察力抛在脑后,直到最后,猛然发觉让你着迷的那个人,并不是你最初认识的那个。但这时,往往已经深陷爱之泥淖,要拔出来,实在太疼。
爱,可不就是一朵带着毒刺的魑魅玫瑰嘛。
爱一个人时,他/她成了生命之光,成了欲念之火,成了灵魂之所。纵使昔日如花妖冶的她,如今只剩枯叶还乡……但你就是爱她,她可以褪色,可以萎谢,怎样都可以……只要你看她一眼,万般柔情便涌上心头来。
爱一个人时,尽管你们咒骂争吵,尽管他言语粗鄙,尽管他吹毛求疵,动不动变颜、改色,尽管这一切都卑劣、危险、根本无望,但你仍然沉醉在自选的天堂里,就算天堂的苍穹布满地狱之火,但仍然是天堂。
直到有一天,你做了自己的观众,冷眼旁观,才发现自己有多么后知后觉。
“如果早知道这样,真不该……”
夏沫丢下这句话,起身告辞。
我追随她的背影,看向窗外,天幕拉了下来,已是华灯初上了。冬日冷寂的街头,光影斑驳,人影稀松。一名许是喝多了的年轻人,在大声喊唱着刘德华的《爱你一万年》……
贰
“如果早知道这样,真不该……”
我回味夏沫的话。只是,这彻悟后的句子,又哪里只是夏沫说过。
相信很多朋友,即使没读过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的长篇小说Gone With the Wind(《飘》),也可能看过由费雯丽主演的电影版《飘》吧。当然,先要指出,爱情并非
这部小说的主题,它只是主题的载体。
美丽、热烈、坚强而倔强的千金小姐斯嘉丽,从小迷恋英俊帅气的男主角阿希礼。但阿希礼却娶了自己的表妹,温柔善良的梅兰妮为妻。赌气似的,斯嘉丽先后有过三次婚姻。但她始终忘不了阿希礼。
另一位主人公瑞德,对斯嘉丽一见倾心,照他说的,“他和她斯嘉丽是一类人呢,了解她所有的不堪,但依然爱她。”不过,就算后来斯嘉丽嫁给了瑞德,并有了女儿,
但心里满满还是阿希礼。
小说最后,梅兰妮难产致死,阿希礼如失去了母亲的婴儿般,变得惊慌失措、不堪一击,面对这样一个阿希礼,斯嘉丽回忆过往般般,有过一段心理独白,
“他从来就没有真正存在过,除了在我的想像里,我爱上的,只是某个自己虚构的东西。我首先缝制了一套漂亮的衣服,并且爱上了它。然后,有一天,阿希礼骑着马跑来,他是那么英俊,那么与众不同,我便把那套衣服给他穿上了,也不管他穿了是否合适。我不想看清楚真实的他究竟是什么样。我一直爱着的,只是那套美丽的衣服----而根本不是他这个人。”
斯嘉丽恍然明白,阿希礼和她热烈向往过的一副耳坠并无实质区别。如果她一旦得到这幅耳坠,耳坠也就很快失掉了价值。假如她斯嘉丽曾经支配过阿希礼,看见过他像别的男孩子那样追求自己,从热烈、焦急发展到嫉妒、愠怒、乞求,那么,当遇到一个新的男人时,她那一度狂热的迷恋也就会消失,就好比一片迷雾在太阳出现和轻风吹来时很快飘散一样。
她重新打量和瑞德的关系,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来,真正爱自己的,只有瑞德。她拼命奔跑,想要回到瑞德怀里,告诉她,她需要他。只是,等了一辈子的瑞德,在女儿不幸夭折后,终究心灰意冷,离开了斯嘉丽。
斯嘉丽失去了塔拉庄园,失去了阿希礼,最终也失去了瑞德。
一切,随风而逝!
《飘》是我最喜爱的小说之一,原版反反复复看过多遍,对这一段话,印象尤为深刻。念大学那会第一次读到,年纪尚小,理解不深,而今,却有了痛彻心扉的领悟。
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就像小说中的人物一样呢,陷在爱情中时,以为他/她就是你的真爱。不过,走到最后,却发现,也许他/她只是想象中的一个幻影、一个童话而已。
原来,我们只是爱上了我们虚构出的一个童话。
夏沫的故事、室友表姐的故事,莫不如此呵。
叁
究竟,为什么那么多美好的故事,终是演绎成了悲剧?
虽然读过不少心理学书籍,我依旧深为困惑。
但以二十几年的人生阅历,我深知:人所在意的,总是那个最无法掌握、最摸不透的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你觉得自己无法完全拥有,患得患失,这样的感情既让人焦虑,又让人乐此不疲,止不住想要得到全部。
控制欲望,是人的原生动力。人一旦被某个东西吸引,就会心心念念想要得到、抓在手里。展开追逐时,所有的注意力只是集中在“如何去得到”上,而会完全忽视了“追逐的究竟是什么”。
快感,仅仅来源于追逐本身,得到后,反倒索然无味了。于是,又想进行另一番追逐。这种特征,男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呢。并非因为我是女性,才做这样的结论,现实就是这样。
不过,总体来说,不管男人女人,人就是喜欢预先虚构出一个童话,然后按照童话的样子,去找自己以为符合其特征的人,只要受了吸引,便立刻展开追逐,而且,为了证明追逐的合理性,证明自己不是冲昏了头,又会去加大对童话美丽神秘的渲染。直到追逐停止。
爱,就是盲目的呢。
那究竟如何能不盲目?如何能在爱萌芽之时,就停止虚构童话呢?
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翰·范·埃普经过多年临床实验,写成了How to avoid falling into love with a jerk一书,已有中文译本。文中,约翰博士写道,要成功避免给爱恋的对象套上那件你自己编织出来的美丽衣裳,首先要做到是,不仅从双方的兴趣爱好、价值观、沟通等方面考察你的伴侣,更为重要的是,要从他/她的其他关系模式、成长的家庭环境、性格良心等人格方面去还原。
而后面的几方面,是需要通过花时间才能了解的。若操之过急陷入亲密关系,就往往会被忽略。
再次,若是对方身上出现了某些你不能接受的预兆,停止抱有抱有“没事,他/她会因为爱我而改变的”这一天真念头。热恋中的人,总会以这个不堪一击的借口,安慰自己,而选择忽视一些伴侣身上在旁人看来已是不可理喻的毛病。这世上,没人会为你改变,即使那个宣称“爱你甚至能为你去死”的人。
我们只能改变自己,改变不了任何人。所以,若是你接受不了伴侣的身上的某些缺点,那就放弃好了,别幻想能用爱改变他。
全书读完,作者的观点归纳为,当爱一个人时,理智和情感,都不能缺失,得寻找到平衡。
不过,路漫漫,我们都还得去用力修炼。
当然,最最期盼,你我终能爱上,一个真实清晰的人,一个你认识了其所有优缺点后,依旧愿意相守不弃的人,而不仅仅是自己虚构出来的一个童话。
但若不幸,你已经深深爱上了自己的童话,那么,就盼你,或能一直不要醒过来,就活在童话里好了。
因为,童话若是破了,梦若是醒了,那份痛楚,太蜇人,那份空落,太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