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制作 张慧姝
骑着小黄车,沿着四川中路来到了南京东路步行街路口,熙攘的人流阻断了我们的继续骑行,那种人头攒动带出了脑海中有关排队的记忆,那是在上海迪士尼乐园里飞跃地平线前的三个小时的无奈等待,酷热和焦躁感一同被唤醒。幸而,十字路口的等待不算太长,继续骑行,把人流甩在车后,在北京东路路口右拐,瞬间就进入了静悄悄的虎丘路。同在外滩源地区,这种从喧闹到安静的转变就如同从山麓处的夏转眼进入了山腰处的秋,从登山缆车入口处的旅游团到了独自上山的步行小道一般。
上海外滩美术馆正静静地矗立着等待着她的客人呢!她是上个世纪的亚洲文会大楼,近百岁的高龄见证了十九世纪以来丰富的中西方文化展览交流活动,她的浸润满文化气息的石头,迎接着近百年从不间断的曙光与暮色,暗藏着多少岁月的流淌和文化的积淀啊!今日,她又会以什么方式来迎接我们?
售票处服务员微笑提醒着的温柔话语“每层楼面都值得停留更多的时间,六层的室外露台不要错过”谦逊撞击着大客流参展中时常听到的高声提醒“请走动起来,不要停留”,两相烛照之中,奇特感油然而生,这里的一切都是独特的。
当我还在慢慢适应这里的东西南北,慢慢设想该按什么参观路线时,儿子倏地串上了楼,不见了影。按照我们的约定,不见对方的时候就在原处等,我在入口的楼梯处停下,等待着上升的楼梯把这里的未知一一向我呈现,也等待着儿子再次出现的身影。没几分钟功夫儿子就回来了,沮丧地说:什么都没有,怎么还收门票?
轻摇的梦
我决心寻找出些特殊来,就此来到三楼,并牵住儿子的手,告诫他要慢下来。三楼展厅黑乎乎的,展厅入口门楣处的状如灯泡的玻璃饰品,一列列整齐排着,不见光源,但见它们长长的影子,投在墙上变成了蜂巢,投在地面变成了水纹。光源强弱的变化使影子似乎在微微晃动,曾经读过的诗句若存若忘,那就自己编一首吧:
我想和你一起虚心度过,长的寂寥,短的沉默,比如坐在这里
看~那时间长出轻盈的翅膀
看~那翅膀拖着长长的影子
看~那影子和它的摆动
似在梦的黑甜中轻摇
看~那轻摇把从一九三二到二〇一七之间的八十五年轻轻略去
日光从我的背后亮起,逐走了轻摇的梦,我这才意识到我是坐在窗前,工作人员走到了我的旁边,拉升起了百叶。窗外是外滩源地区的过往与现在,斑驳的墙面带着往昔尘烟的味道滚滚而来,与舒展平缓的线条和高耸入云的笔直一起奏鸣着城市的多重乐章。
内心之光
入口门楣处形成的光影也渐渐褪去,当展厅亮起来的时候,我确实看到了儿子所说的空无一物。几百平米的展厅里真得什么也没有,与入口相对的那堵墙上,似乎挂了五张偌大的海报,但是,我只看到了白色的背景墙,白色的海报,还有白色海报上的空白。随着百叶的渐次拉下,展厅顶部日光灯管的渐次亮起,展厅里的光线一直在变,日光与灯光的交替,是白昼与黑夜的轮换,光线强与弱的变更,也似乎要在现实的时间单位中演奏出不同速率的时间流来。短短的几分钟,就似乎流淌走了几天,几个月,几年的时光。而当一切都暗下来,海报却莹莹亮了起来。原来海报并不是空白,五张海报上的数字,如电子时钟屏上的数字一般,正确显示了当下的时间……
内心之光被看到,当向外的找寻变为向内的审视;内心之光被看到,当向外的征服变为向内的探索。我想起了The Beatles乐队,用道德经第四十七章的内容“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深情演绎了一首THE INNER LIGHT。
道德经藉由这首曲子传遍西方世界,也提醒我们反思:既然宇宙万物是被同一法则统治的,天道是否还需要跋山涉水去寻找?从“其出弥远”的向外找寻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内审内视的转变,像极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境界的提升。其实,天道不仅是无限高远,遥不可及的,同时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内观内视,探索自我,征服自我,唤醒内在的智慧,启发内在的力量,看到内心之光。
是时光经过了我们
主持柏林“博物馆岛”设计的英国著名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在上海外滩博物馆修缮设计中,对原有的空间进行了修改,而改动最大之处,就是通过屋顶天窗的设计,将最上部的三层空间连通了起来。
勒科比西埃说:“现代人需要的就是一个僧侣的斗室,有充足的光照供暖,还有一个他可以眺望星星的角落。”上海外滩美术馆,一个城市的美术馆,是市民们遥望城市星空的角落,参观者们在这里畅想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水滴的声音在下垂的音响之间来回穿梭,似要把过去、未来和现在糅合在一个时空之中。今日阴天,没有光影的精彩,但是我仍可以无限畅想并在畅想之中心仪。想象着光线从屋顶照射进来,照亮空中转着圈圈跳着华尔兹的尘埃;想象着光照射在这些秩序井然的线条之上,并写下“影子”来共鸣这种秩序带来的力量感;想象着光线从曙光到日暮的变化,从左挪到右,从下挪到上,最终完成它一日的亲临,日复一日,建筑见证了世事沉浮,而时光经过了我们。
【余老诗写作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