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若辰老师在昨天文章下评论要监督我早睡,哇,非常贴心的老师,爱您。有偶像监督很有压力,因为今天发文又迟了。
汇报下我的睡眠情况:
昨天晚上12点半睡觉,睡前没有刷手机是个很好的开端 。
早上7点10分醒了,太困了就刷了10min的手机让自己清醒过来。洗头洗脸,练字,看书,吃早饭,度过了一个安逸得早上。
今天看了张萌关于如何做好演讲的分享。
她说大多数人上台演讲都会紧张,感到恐惧,拿稿子的手会抖,腿也会抖,甚至感到口渴,忘词,这样不好的感觉会让你潜意识产生逃跑的想法。这是正常的回归婴儿的行为表现。当别人一看到你,你就觉得威胁来了,会本能地想转移到特别安全的地方。
这使我想起人生的第一次大场面公众演讲,是初中的一次国旗下演讲。那次其实我也是不想去的,一想到要在全校面前演讲就感到很害怕。但班主任再三鼓励我去,不忍拒绝的我就硬着头皮上了。第一次公开大场面演讲的经历还历历在目。足以说明第一次经历,对于我们人生的重要影响。
那是个周一的早上,全校集合在国旗下,领导讲话,升国旗,和国旗下演讲。我在后台反复读稿子,感觉自己口干舌燥,心脏一直砰砰跳。等主持人念到我的名字时,我快步上台差点被地上的话筒线扳倒,紧张得把早上好说成了下午好,真的是大写的尴尬。
一开始拿稿子的手抑制不住的颤抖,我觉得前排的老师和同学估计都看见了。并且我的声音也是明显得带着颤音。
不过感到神奇的一点就是前半部分会非常紧张,当后面我慢慢融入到我演讲的环境下时紧张就慢慢消失了。
事后我问起同学我演讲的如何,他们评价很好呀,落落大方。
我说你们没发现我一开始把早上说成了下午好吗?他们摇头说没听到呀。
我又问,没看到我上台时差点摔倒?没听出来我的声音都在颤抖?
她们都回答说没有。
打那时我明白了,当我们在演讲时很容易放大自己的感受,放大我们在听众感受中的形象。
一方面,我们会把演讲这件事当做特别神圣的事情去看待,而不是一次交流分享。另一方面,我们会认为在场的所有人都在无时无刻得关注着我们,留意我们得任何细节。
其实并没有,我们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得顾虑。很多人劝解演讲者或者表演者你就把下面的观众当做萝卜白菜就不会紧张了,似乎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演讲一开始很紧张,到后半段就不紧张了,萌姐在《人生效率手册》中给出的解释是,我们紧张恐惧是因为我们没有适应我们的角色扮演。
当我们已经演讲了一会事我们已经慢慢习惯上了这个角色就不会紧张了。
所以排练和准备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环。
其次,平时多经历这样的过程和角色,下次就不会紧张了。
因此,平时我们一定要抓住一切机会去练习自己。对于有公开演讲的机会就勇敢的接住吧,也可以主动提出去当体验这个角色。
把每次机会都当做一次练习,这个心态会让我们更积极的去看待演讲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