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课本里的古人是陌生的,甚至是古板的。其实他们的世界要比你想象的精彩万分!
有这样一个人:他会写诗作赋,27岁中了制科考试第一,相当于全国公务员考试第一;他会绘画书法,被人称为宋四家,学书法的人都知道他;他会做菜,因为爱吃肉,什么肘子、凉粉、豆腐都做过。他就是中小学语文必考的诗人苏轼。
人生三大幸事,苏轼应该都体验过了:金榜题名、婚姻美满、乔迁之喜。但其实他的人生更多的是苦中作乐,如果少了豁达乐观,可能就没有我们都得背的《赤壁赋》了(因为此作在被贬黄州时所作)。
听我来唠叨下这个不一样的苏轼吧!
1.科举考试,我的典故我做主
1057年,苏轼参加了那一年的全国公务员考试,当时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主考官欧阳修在发现了苏轼的匿名试卷后反复诵读,细细品味,犹豫着要不要给他第一名的成绩,但最后,因为误以为是其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给了第二的成绩。在得知是苏轼所作之后,欧阳修带着遗憾来向苏轼道贺,并把自己的疑问说给他听:“你这文章里皋陶杀人的典故是哪个书里的,我怎么没见过这典故?”苏轼挠头笑笑,“大人何必问出处呢,这是我自己创的故事啊。”
事实上,古人写文一定会讲求典故的运用的,用得巧用得好都是好文章必备的内容,比如辛弃疾的诗词就融入了大量典故。欧阳修对苏轼大胆创作大为赞赏,并预测“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固然不负众望,名动京师,就连百姓、皇太后和藩国国王都成了他的粉丝,也包括宰相王安石。而后来的事情证明这些粉丝们拯救了苏轼的命!(给粉丝们打call)
2.监狱的生活让我想明白了
正做官做的不错的苏轼遇上了乌台诗案,这是一场政治斗争下的文字狱,也是对苏轼的一次重大考验。
苏轼本来要从徐州调往湖州,所以做了工作总结《湖州谢上表》汇报给朝廷,就是这篇文章引发了针对他的文字狱案。文字狱本就是不好解释明白的,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押解回京时,因为觉得前途无望,又怕牵连众多亲朋好友,苏轼曾两次自杀,幸而未遂。关押入狱的这几个月牢狱生活,让苏轼拥有了最强大的武器——乐观洒脱。
太皇太后给苏轼求情,王安石也给他求情,朝中很多大臣都给他求情。
在释放他的前一晚,皇帝曾排一小太监来监视他,而苏轼镇定自若,鼾声如雷的表现深深地让皇帝最终相信他心中无愧,免了死罪,把他下放到黄州当了个黄州团练副使。
3.当农夫,我的代号叫东坡居士
东坡居士虽然名声响当当,但你要问这名字有啥含义,你绝对想不到。
1080年,苏轼被贬到穷苦之地——黄州,当了个团练副使。这是个闲散挂名的官位,没有实际收入,那要怎么养活一大家子人呢?苏轼给出的答案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于是,本来拿笔的双手,扛起锄头,开垦荒地,过上了男耕女织的日子。东坡居士,就是指东面山坡的地,都归苏轼种。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苏轼也过得开心,从心底的开心。
用林语堂的话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就在黄州,苏轼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佳作,包括书法名帖《黄州寒食帖》、诗作《东坡八首》、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
如果没有生活的磨练,又哪来的如此改变呢?所以,有时候我们要感谢困境,更重要的是学会乘风破浪,逆风翻盘!
4.这些都是我的菜
北宋时期,牛羊肉还不是普通人能吃得起的,穷人们吃的最多的肉是猪肉。
苏轼爱吃,没了牛羊肉,猪肉也照样能让他做出花样来。他挽了衣袖,系上围裙,研究起五花肉来,东坡肉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不仅要做菜,苏轼还要给这么好吃的猪肉作首诗,以下是《猪肉颂》诗: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此外还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凉粉……
美食,真的是苏轼这一生最不可辜负的。
他爱吃荔枝,你一定听说过《惠州一绝》。关于这首诗还有个乌龙:苏轼初到岭南,不通粤语,把别人好心的提醒“一啖荔枝三把火”,听成了对吃货的挑战“日啖荔枝三百颗”。一天吃三百颗,妥妥的上火了。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
甚至在苏轼最后一次被下放到海南儋州时,仍然是美食让他坚持下去,重燃生活激情。在这个帝国的边疆之地,他曾抱着死在这里的心与亲朋诀别,写下遗书,交代后事。来到海南后,果真没让苏轼失望,这里还是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状态,没有什么好吃的,肉也只能吃蝙蝠、小老鼠……但是,终极吃货苏轼仍然发现了人间极品——生蚝!苏轼甚至给家人写信说:“海南的生蚝太好吃了!千万不要告诉那些朝廷里那帮人跑海南来跟我抢,他们要过来那我就没得吃了。”
东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清暑笔淡·东坡海南食蚝》
苏轼,交想交的朋友,吃好吃的事物,写想写的诗词,一辈子都在做性情中人。
苏轼,一个如此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