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把视觉笔记带进我视野的倩钰同学、把我领进视觉沟通之门的师傅大伟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是“空杯心态”的礼明师兄以及一直和我践行亲子视觉沟通的女女沛沛。
接触“视觉笔记”后,我一直觉得ta似乎是“思维导图”到不了的罗马。在6-8岁这个阶段,Mindmap稍嫌复杂和逻辑强,单纯的Thinkingmap又承载不了复杂一点的内容……这个阶段可以用什么工具学习?
如果说视觉笔记是追求“视觉效果”的话,很多非科班出身的人就会望而却步。而且纵观很多视觉笔记课程,非常追求线条、构图、字体,对思维引导,对在沟通过程中的视觉应用,很少有深入的探讨。万维钢老师说,思维导图是被看轻的思维工具,很多人只看到了结构性,所以总觉得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理清结构的工具;视觉笔记也是一种被“望而止步”的工具,因为对技巧的要求,会让人产生怯意,而且若追求成品的视觉效果,必须经过长久的练习才稍微有点成就感,也极有可能久经练习也不能达到专业水平。
我更喜欢把视觉笔记变成“视觉沟通”,沟通注重思维,注重过程,如果ta也是思维工具的一种,那么思维的战场定必是“硝烟四起”的,并不需要非常漂亮美观。在过去几个月,和一年级的女女用视觉沟通的方式解决了很多问题,也玩出了不同的花样,虽然并不美观,但如果解决了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不就到“罗马”了吗?
以下po出来的图,大部分是和女儿亲子创作,在沟通的过程她画, 我画,沟通完,画完,那就是一幅共同完成的视觉笔记;还有我画给女女看,用于解释一些难懂的问题;也有女女慢慢开始独立完成创作简单的视觉笔记。
虽说过程很重要,但爱美爱结果,人之常情。偶尔灵感来了,我也会追求一下视觉效果,虽然不是太专业,但我喜欢脑洞大开的感觉^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