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高中的时候习惯在晚上写作,忙了一天后,感觉夜深人静,内心的声音也愈发地强烈。但是后来我发现了,自己的真实性格是不会去写诗的,诗歌固然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但是表达的意思却是同一个,我是没有那等耐心的。那么那个发自内在的声音是什么呢?是一直以来潜伏在冰山深处的抱怨,它积累于我生活的各个角落,就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一直到它需要一个渠道去释放——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写诗,然从来没有实质进步,因为我一直都在模仿,做表面的文章,却未触及核心。抱怨大家都有,我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抱怨,但是我明白了自己的抱怨来自哪里——对生活的认识不清,却用别人的节奏来带偏自己,这种抱怨就像一个信号,提示着我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当然,我也不是一直得过且过的,以前写的东西也被老师说成自成风格;风格就我自己的理解,是思想表达上和遣词造句的选择上的思维习惯,反正就是习惯好了,习惯却是不可以被模仿的,这说明自己还是很真切地表达过自己。
以前学习的时候喜欢体会个中趣味,所以不管什么,只要三分相关,拿它来学学,不为功利,照样知识到手。然而现在进入大学多年,已成大龄学生,大家都为着功利而趋,学习下来实则效果不佳;与之相对应的是对结果的过分重视,对过程很大程度的忽略。说这篇短文是对现实的揭示,莫若说这是对自我的反思,因为自己不提解决方案的揭露也无济于事吧,况且很多现实已经不乏展露了。
我愿意让自己的内心少些无声无息的抱怨,不让自己对周围人对结果的热切追求而感到急促,深吸一口气,低头看看脚下的路,问自己是不是和他们走着同样的道路,那么节奏的一致是不是也必要呢。希望自己写的东西不再是抱怨,而是内心真实的声音,那么它一定是可以产生共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