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我考了两次。第一次没有达到本科线,第二次上了省内二本。
大一入学不到两个月,我从《青年文摘》的一篇文章中接触到《蓝莲花》,文中作者坦言这首歌给了她很大的精神鼓舞。我将它下载在手机里,单曲循环,听得心潮澎湃,听得泪流满面。在微博还没流行的时候,我将这首歌设置为QQ背景音乐。
高三那一年,我从年级的普通班升入了重点班,有点像鸡进入了鹤群,事实上至少有一半的鹤看起来已经退化了。换了一个班级,换了一个环境,我交了新朋友,每天都很开心,虽然老师们对我的态度像是旁听生。从高二下学期开始,每一期的《青年文摘》和《读者》我都会去买,我喜欢看里面的名人故事,喜欢青春小说,喜欢平平淡淡自然流露的滑入心底的文字。写作文时,偶尔模仿几笔也能加分。有的时候遇到过期杂志降价处理,我也会多买几本。每天下了晚自习,我轻轻摊开杂志一页一页翻看,带回来的历史书第二天原封不动带去学校。这样偷偷摸摸地熬夜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一己私念,对于模拟考成绩达不上本科的人来说,真是犯罪。我的高三世界里,高考只是一个词而已,未来是什么,未来不是眼下,未来只是想象,未来永远不会来。在高考的战场上我是一个亡国的君王,等到敌军占领了我的国都,我才晃过神来。
高考成绩是表哥帮我查的,表哥在电话里告诉我每一科的成绩,然后我又复述给妈妈听。在这一连串的语言活动中,我的大脑不断运转。我没有考上!我不想上专科!这个成绩太差了!“我要复读!我要复读,妈妈!”
过了一个月,妈妈领着我去学校报到,进了复读班。我的高四生涯,在盛夏里踏出第一步。妈妈在学校旁边租了一间门面,开了一家麻辣烫,陪读。高四我有了目标,考大学。复读班的氛围很沉重,因为大家都心怀梦想,梦想都是同一个,所以这些意念聚集起来覆在大家身上,有时候会喘不过气。早上六点钟起床,六点半到校,背英语背古文背政治历史直到早读课下课。上午四个课间只要打了下课铃,全班一片倒——睡觉。学校考虑到备战高考的学生锻炼不足,安排了一个大课间,让我们跑操,哪个班级组队最迅速哪个班先跑。我挺喜欢这个集体活动,因为不仅可以看风景还可以聊天。学校靠近公园,所以我们都是在公园步道跑,不论是秋天银杏还是夏日湖水,赏心悦目。在教室里聊天太奢侈了,时间太宝贵。中午放学回家吃了饭,做一套文综选择题,休息十五分钟,洗把脸,带一个苹果路上吃,一点半到学校。下午复制粘贴了上午。放晚学麻辣烫生意比较好,我吃完饭要帮妈妈忙一会儿,算准时间,好在自习铃声响起前踏进班级。晚自习的常态就是考试、讲试卷、自己做试卷。十一点下自习,回到家要帮妈妈忙一天中最后的生意。十二点开始过政治历史知识点,一点睡觉。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上学期的期末,期末成绩出来,我排到全班40名,总人数56名。这个名次很不好。我和妈妈来了一次谈话,“妈,我要是考不上二本,就不读书了,就去打工挣钱,你会不会怪我?”“是不是开店影响到你?”“嗯。”年后妈妈去了厂里上班。后来想一想,这是自己的不足却将原因归于外在。高四下半学期,考试、讲试卷、考试、讲试卷周期循环,每次联考的排名似乎已被魔鬼掌控,我开始害怕高考的到来,害怕在同一个节点失败第二次。
高考那两天过得特别快,印象里天气很闷热,走出考场的我大口大口地喘气,挤过人头攒动的校门,走在高大香樟树的影子里,我一个人开心地笑了,如释重负,输赢无畏。我卖掉了所有的书,包括试卷和草稿纸,留下了两年来买的杂志,用米袋装起来放在床边。高四我也买杂志来看,但都是联考放假抽空看,新添的有《萌芽》《格言》。
大课间跑操的时候,同桌问我,“你以后想学什么呀?”“经济学或者中文,如果挣不了钱,起码还有点理想。”最后,老天想让我成为有理想的人。为高考而活的这一年,我没有想过其他让我坚持的原因,直到《蓝莲花》的旋律流淌进我的心里,我的心才怦怦然。年轻的心都有一颗自由的种子,在你没有发觉的时候,它早已生根发芽,破壳而出只需要一个契机。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盛开着永不凋零——蓝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