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招生策3.0版》连载之三:
一一靠非技术性招生才是学校招生上上策
前提:一位难求的优秀学校甚至北大、清华绝对不缺生源的大哥大,也存在生源优化、招状元问题,因此,任何学校都要面对招生问题。
概念界定:“苦练内功,树师资、课程、服务、管理品牌,出成绩、出升学率”就属于提升内涵性的非技术性招生。
而靠分配招生指标、借营销手段、凭技术策略、市场手法去招生,则属于辅助性的技术性招生。
核心理念:非技术性招生是根、是主,技术性招生是枝、是辅,非技术性招生远胜于技术性招生;单纯靠技术性招生不能说是饮鸠止渴,可以说并非灵丹妙药。让教师停课外出招生是下下策(当然也不排除区域性的公民校之间恶性竞争,不得已而为之);设招生办也绝非上策,纯属权宜之计;同时招生也并非学校生命线。
存在问题:本末倒置,重技术招生轻非技术招生。表现在:停课让教师下乡招生,造成质量更差;宁可花费价格不菲招生宣传费,也不舍得提升教师工资;在伙食上算小帐,减低伙食标准求绳头小利;招生承诺时口吐莲花,过后抛到脑后,“骗”过得过;过度包装、虚假宣传、特意炒作等病态的营销。
矛盾、困惑所在:新办学校、运营不太理想学校、质量有待提升学校、无品牌效应学校如何实施非技术招生手段呢?
下列策略不妨一试:
1、把招生宣传、招生奖励费用提前一年加到教师工资上,一则招来好教师,二则必定出成绩,甚至可能步入良性循环。
2、教师把课备好、上好,班主任把班管好,为学生服务好,即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好招生,是立足本职岗位招生,远比停课下乡宣传、说教招生效果好。
3、从一节课、一节自习、一次考试、一次活动、一次集会、一次就餐规范抓起,外化为规则行为,内化为文化。抓文化就是抓招生。
4、学校发展战略定位从“红海”同质化竞争到“蓝海”错位竞争,进而提升到“绿海”核心力竞争。比如衡水中学高升学率、北京十一学校的个性化定制课程就属核心竞争力。选择错位办学、打造核心竞争力也是招生。
4、整体提升有难度,可选择一个区域把该工作做到极致,做出品牌,就会有独属自己目标客户群。抓特色仍然是招生。
5、从坚信“招生(生源)是学校生命线”,矫正到“教师水平、质量才是学校生命线”上来。抓观念,以师为本、以质量为本还是招生。
6、服务、服务、还是服务!搞好服务,提升服务品位,让家长、学生满意就是最好声誉、信誉招生。
7、正视学校问题、发现潜在问题,解决存在问题,强化内部管理,培植、打造学校管理品牌才是长线有效招生。树品牌也属招生。
8、“树立人人都是学校形象大使,一言一行,时处皆招生”大招生关。塑形象也可归为招生。
9、只要把师生招聘简章承诺兑现了,你所在学校定会进入最佳发展状态,招生就不是事!兑现承诺更是诚信招生。
结束语:学校把宝全部押到技术性招生上,大错特错!凭技术性招生,更要靠非技术招生,打非技术招生这张王牌才是上上策、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