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摘要
你必须确立一块属于你的地盘、你的空间,才有可能走向最终的目标——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当你能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拒绝时,你就有了一定的界限意识
父母等养育者,也要给孩子树立界限,让孩子懂得,他们严重入侵别人时,别人是不喜欢的,是愤怒的。父母和孩子是这样,人际关系亦是如此。
六种方式:不含敌意的坚决;树立界限意识要从小事开始,从吃喝拉撒睡开始,这事虽然很小,但传递了“我”很坚决的态度;尊重事实,驳回情绪;你比我说得有道理,但是我的事情还是我的事情,还得我说了算;如果对方一再地入侵你,你就让他疼;地理上保持界限;非正式和正式沟通的灵活运用。
第一次听说有界限意识,细想自己,在职场上、在社会关系中,就不是一个会说不的人,软弱或者懦弱在我身上有不少体现,也许这也可能是我离职、逃离社会的一个原因,采取了这个比较极端的方式:与工作、人际关系保持地理上的界限,在自己的家里,没有人可以侵犯我,我会觉得舒服。
倒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推向父母,不过看现在他们教育我的儿子,也能看出些小时候的我的影子,说教的时候我父亲只对隽说一句话“要听话”,现在想来我小时候也是这样被养育的,可能很多人都是这样被养育的(但很多人还是改变了自己),要听话的意思就是要听家长的话,听权威的话,你自己不可以说不,由此,孩子的界限意识是模糊的,他不知道他的地盘在哪里,甚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地盘,自小就被教育要听话,长大了也就容易变成听话,最后苦闷了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混混僵僵过一生。
昨天跟妹子聊天,她和我在同一个家庭中成长,她的努力、要强、坚韧、勤奋都是我不具备的。她高考不好,为了心仪的法律专业毅然去了西安念大学,念完后又考上了美国的大学念研究生并考出了律师执照。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觉得大概率就是烂学校烂专业留杭州,混大学,毕业后老爹找工作(其实这也是我的人生),我离不开家,在杭州上学也是我现在想来比较后悔的事情。
我的前半生,都是这样被安排的,我自己不知道要什么所以这些问题都是父母搞定,我只有某一个阶段的目标(比如中考、比如高考),高校、专业、工作,都是父亲帮忙搞定的,没有自主的感觉,没有过自己的人生的感觉。
我请求她帮我回忆我们小时候的事情,因为我很多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之一是这样的,小时候有一次应该是被批评了,很郁闷,然后就照着铅笔盒上的齐天大圣画起了画,画着画着就画好了,那时候觉得画的好像啊,画的好好,心情似乎都好了,我也想不出这个寓意是什么?
这几天看到“墓志铭”的话题,回想过往40年,能写下来的似乎就是“这个人,出生、长大、被别人安排、死亡”,人生苍白到没有一丝丝彩色......
想到什么就写了什么,有点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