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性观察前先简要介绍一下大五人格量表。不同于把人格独立地描述,大五人格量表从五个方面或者说是五个维度来描述人格。每个维度都是一个程度,比如外向性描述人格的外向程度,外向还是内向。同样比如宜人性描述人格是倾向于合作还是竞争。大五人格量表经过多年的发展,五个人格程度的描述已经能包含大部分已知人格特征,本文会在大五人格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进行人性的观察,最后会回归到大五人格量表使得理论能够自洽。
大五人格量表由五方面组成: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现在我要在这五个基础上构建人格的观察。首先从外向性和宜人性入手,外在的外向、宜人的人格特征可以总结为什么呢?我称其为肢体行为的表现力。眼神、外貌、口头的表达能力、口音、恰当的肢体动作、外在衣着等,都是一种表现外向和乐意与人合作的信号,亦可总结为一种“表现力”。“表现力”高,则人格外向且乐于合作的倾向性高,可能性大。而相反,“表现力”低,则更倾向于内向且竞争。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表现力=肢体行为的表现力;if(表现力==good){外向且合群;}else{内向且竞争;}。目前只考虑在群体上显示可能性较大的一些例子,不考虑外向但喜欢跟人竞争,或者内向却容易与人合作这样的特例。只考虑倾向性比较大的情况。
这里要解释一下,之所以称为肢体行为的表现力,是想表达如下观点:肢体行为表现力是人向环境添加信息量,向外表现的一种能力,表现的对象为环境中其他人的感官。所以这一概念也就与大脑接收外来信息量相对。表现力是发送方,而大脑或者人的感官则是接收方。不同于大脑或者感官从外来环境接收信息,肢体行为表现力是这样一种人格向外传送,通过肢体行为向环境添加信息量的能力。
大脑外来信息接收量,对象为人格所存在的大脑。环境中包含相对于人格自身的大量的不同的外来信息,而接收这些信息的则是大脑。但是大脑对外来信息的接收并不是全部接收,甚至说大脑不能接收完环境中包含的全部信息量,一是受感官限制,比如晚上能见度低的情况,能接收的信息量大大减少;二是大脑对外来信息进行的筛选,筛选出能被我们意识到的信息。在筛选机制的作用下,我们能意识到的仅仅是大脑接收的信息量中很少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的信息,即被大脑接收,又通过了潜意识的筛选后能够被我们意识到的外来环境信息量,我称其为大脑外来信息接收量。
而大脑外来信息接收量则可以类比为计算机的缓存机制,将外来的信息存放到大脑的一个缓存中,再一次性交给进行深度思考的大脑系统进行推理和执行。由于这个接收量相当于缓存机制,所以它有一个最大的限度,而这个最大限度则由人格的思考推理能力和感官的受刺激敏感度所共同决定。
在这里大脑外来信息接收量是一个可以很深入研究的概念。它由感官决定外来信息的客观接收,又由大脑的思考能力决定主观接收,这两者最后共同决定像大脑缓存机制一样的大脑外来信息接收量。如果要比喻的话,比喻为短期记忆更为恰当。那么它和大五人格量表有什么关系呢?接收量的多少决定多少信息可以进入到人格的思考系统中,也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格的开放性和封闭性。越多的信息进入人格系统中,则系统越容易形成开放思维,反之同理。同样的,接收量的多少也会影响情绪稳定力的形成。在人格成长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里人格的思维系统处理不了与之相对多很多的外来环境信息量的话,则容易令思维系统陷入混乱,容易形成不稳定的情绪。相反,如果思维系统和要处理的信息量刚好相应,则容易形成情绪稳定的人格。而当思维系统的处理能力远大于要处理的信息量,即能接收的环境信息量很少,比如一个人长期处于封闭的黑暗当中,思维系统将会大大退化。
用式子表示则是if(接收力==good){开放;}else{封闭;}以及if(接收力远大于推理力){情绪不稳定;}else if(接收力==推理力){情绪稳定;}else{推理力下降;}。到这里我们已经将大五人格量表的四点归纳为两个特征,但这还远不够,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能从大五人格量表的表象得到内在的联系和形成原因然后进行预测,所以我们还需要解释内在的推理力、人格的执行力以及气质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