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乡》是契诃夫的一篇精妙小说,隔了时空,人们还是能从里面发现许多熟悉的影子。许多人可以仿佛能从契诃夫这位擅长描写人的微妙心理的作家笔下,依稀看到旧日的魂灵附身在今时今日所能遇见的任何一个人身上。
婚姻与职场,几乎是人人难以避免的两大难题,羞辱在此容易频繁发生,这是为什么呢?《在异乡》的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家庭教师,但是当他所教授的学生一旦长大,他就面临尴尬之境地。
这个家的男主人,是一个常见的老头,狂妄自大,并且总能找到弱者,狠狠羞辱他们。他像毒蛇一样,无时无刻准备撕开能够攻击的人身上的伤口,并以此为乐。
男家庭教师沦落成了小丑的角色,需要整日收拾得体面,倾听老头臭屁聊天,捧他的场。而老头就从这种地位的势差中一次又一次欺辱他,他骂骂咧咧、谩骂不休、不怀好意地从一切能够谈到的话题出发,侮辱教师的祖国以及有关的一切。当教师饱含泪水收拾包裹时,老头想到扯淡时没有他在很不舒服,就来挽留。等这种伪善的挽留生效之后,他又在下一次的饭桌上犯起老毛病,教师则不得不承受重复的羞辱。
羞辱多以精神上的攻击居多。婚姻与职场是产生羞辱的高危区。羞辱几乎常在势力不等的双方之间发生,当强势的一方意识到自己占据优势时,羞辱的气氛就开始弥漫了。一方面,羞辱方表意识和潜意识觉得自己地位较高,当被羞辱方“违逆”Ta时,羞辱方几乎是无所顾忌地进行侮辱与损害。
羞辱难以避免,一个工作中和和气气的丈夫,回到家也或多或少会把黑暗面露出来,像苍蝇盯缝一样对辞职在家的妻子居高临下。一个老板,对于依赖于他的员工,往往会不知不觉膨胀起来,想做生杀予夺的皇帝,他要把员工变成奴才或者太监。这只是因为,他们知道,尽情欺侮一个人的成本降下来了,所以不必客客气气了。
面对难以启齿的羞辱,难道只能忍声吞气吗?解决之道并非没有:
1、永远给自己留些备用资本,有后路可走。《在异乡》里的教师,并非不想走,老头不怎么尊重地挽留他,说教师的身份证一不小心被自己弄丢了。让他想想如何面对警察的盘问,再离开。于是教师只能沉默着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羞辱。这是后路没有保障的糟糕结果。
2、划清界限,侵略者不恕。面对让人痛恨的羞辱,一次原谅如果对方接下来明知故犯,那就不必客气。一个人的人格不看其言,只观其行,行动是最好的说明。谁过了界,就毫不留情地反击,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