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对创业者来说确实最好不过的时代。——《掘金》
简介
这是一本来自二零一四的书,因为它的内容来自企鹅智库的研究报告,而这些报告的研究时间正是在二零一四那一年。也许正是那年或者更早开始,“互联网+”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依托互联网进行创业的浪潮越来越大。
这本书涵盖了互联网在社交、O2O、媒体、教育、娱乐等5大领域,以及11个细分行业的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中,均是从用户角度来探求当时这五大领域的实际行为情况以及需求情况。并结合一些行业人士的观点,从创业热度、创业门槛和机会窗口三个维度来给该领域的创业前景进行评价。
我挖到的“金子”
说实话,在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从朋友那儿借的),其实我是拒绝的。原因是这本书讲的已经是两年前的历史。毕竟,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两年产生的变化是难以预计的。但是,最后还是决定读一读,因为历史的数据也能让我们了解当时的场景,当时决策的原因以及比对现在是否已经解决了当时就存在的问题。这些也是很值得学习的部分。
浏览这本书之后,主要有三个思考:
1)从互联网+衣食住行(O2O),了解到一种商业模式:通过“高频-低客单价”(免费)拉动客流,获得流量,再通过高客单价的低频需求完成商业化;
其实这也是目前互联网发展一种比较常见的商业模式。通过获得稳定的流量来源,然后再进而思考如何进行变现。如果是自己做服务,那么先提供比较低成本的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的服务,提高用户量的提升。然后再通过增值服务,为有特别需求的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如果是做平台,则要考虑提供服务方和消费者两方的情况。前期也是导量,通过两端补贴迅速培养起服务方的量和消费者的量,占领市场。然后再稳定之后(特别是平台的用户量稳定后),向服务者方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另外也可以推出增值服务,如滴滴。不过,还有种商业模式是收取广告费,这就涉及服务方或者第三方的商家的推广需求。
2)从互联网+媒体,了解到内容类型的排序,情感资讯、养生、政法新闻等位居前列,但也有一些疑惑;
通过统计数据(2014年9月份)发现,阅读人数排在前三的内容类型分别为:情感资讯(2.4亿)、养生(2.1亿)、政法新闻(1.9亿);分享人数排前三也是,情感资讯(0.59亿)、养生(0.45亿)、政法新闻(0.3亿)。其数量上也是有很明显的差距的。但我自己对于这个数据还存在一些疑问的,究竟是否表明用户真的想看这些内容,还是因为这类内容产生的较为容易,是值得思考的。如果数据确实反映了当代人的诉求,可以作出一些有价值的推断。从前两者来看,情感资讯和养生更加切合自身,而且是每个人都会有的诉求,分别代表了马斯洛需求模型的第三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和第二层安全的需求。可以推测,现代人在情感需求上有更多的诉求,包括友情、亲情、爱情等等。这也很容易得到理解,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解决了生理和安全上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关注情感上的问题。这也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服务领域。
3)从互联网+社交,了解到年龄段的差异,以及一些关于年龄段的思考。
任何人都需要社交。自从有了互联网,社交方式一直在变化。按照我自己的切身体验,从最早的QQ、QQ空间、百度贴吧、人人网、微博然后到微信等等。互联网社交产品层出不穷,未来仍然会继续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我从报告当中得到一个启示,因为年龄,青少年阶段还未到达成人成熟的思考模式,会追求与成人甚至同伴差异化的体验,追求自身个性化。报告中比较了90后和95后的社交应用使用习惯的差异。发现95后更多地使用qq、qq空间等产品,而90后则更多使用微信等产品。这是由于95后的青少年更希望有自己的圈子,不希望强行进入成年人或者长辈的圈子。而且QQ和QQ空间这类产品有更多的个性化增值服务,能够让其追寻自我表现,所以这更符合95后的心理发展阶段。当95后也长大成人(特别是心理上),也可能抛弃这种个性化的产品,转而使用一些简单、大众化的产品。虽然,一代人的年龄会增长,但是总有后来人补上这个阶段。所以,青少年阶段总会有存在,这个阶段的一些心理上的特征也比较稳定,如追求个性化、独立等,但变化的是体现追求个性化和独立的事物。因此,未来总是有机会去从青少年的身上发展出新的社交方式。
小结
本文作为研究报告的集合,值得一读。从大体上了解“互联网+”热点领域的情况,可以借鉴一些经验来应用到其他一些还未深挖的领域。
对于我的所获,再精简重复一遍,共三点:
1)商业模式:免费或低价带量,然后做增值服务、做广告或者收取服务费;
2)现代人对于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3)年龄段的思考,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的应用。
以上,
写作新人,话语仍稍凌乱,欢迎多评论多建议多交流,
TH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