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双十一都是购物狂欢节,把一年来想买却没买的,不想买却被引诱的一并给剁手了。本来这个“节日”似乎是在挑逗大人的购物欲望,突然发现有些“节日”是被过出来的,连孩子都被“传染”。
双11那天是周一,粑粑像往常一样去接儿子,儿子一见到他爹,开口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今天是双11,我要买马小跳!”他爹回:“你先把家里那本《简史》看完再买!”他一下子就生气地跳起来,脸一下就拉下来了,一路上用“武力”拧他爹的手,到小区楼下跳下车自己上楼也不等他爹。回到家我看他自己进门表情也不对,问他出啥情况了?他说:“爸爸说话不算数,不给我买马小跳!”这时他的情绪如果按等级来分,我感觉到火力就三层。刚问完话,他爹进门了,进门没有夹杂火药味,但却隐藏着炸弹。父子俩习惯回来就看下妹妹抱抱她,没一会功夫突然就从房间传来“开战”的动静,儿子跑出来无处可躲,准备开门“离家出走”,他爹抱着妹妹追出来,放下妹妹拿起衣架准备开战了。这时我让双方都做了积极暂停,阻止儿子跑出门,阻止爸爸打下去,一切就像电视按暂停键一样停住了!
我让儿子选择他觉得舒适的地方冷静下,觉察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哪里需要改进的?然后他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房门。这时回过头来我问粑粑为什么突然火冒三丈要打儿子?粑粑说:“他在房间把气撒到妹妹身上,欺负妹妹!”我说:“那你看到他真的伤害到妹妹了吗?”粑粑说没有,他呵斥住他了!我跟粑粑分析说:这时如果打下去,那就不是买不买马小跳的事了,哥哥心里会把愤怒转移到是因为妹妹你才要打他!这就把小问题给放大了。情绪上来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于是让粑粑去洗澡解决下情绪,我抱着妹妹在房间喂奶,过了几分钟儿子进来找我了。我问他情绪解决了吗?他还是不大开心的点点头,我引导他说出来为什么“欺负”妹妹?他说他没有欺负妹妹,就是要和他玩(只是生气时的玩看上去不友善)。再引导他说出来为什么生气发火?他说爸爸说话不算数,答应给他买马小跳又不买!我基本了解情况后,我跟他沟通说:“妈妈有个魔法,可以让爸爸实现他答应你的事,要不要试试?”这时他笑了。
粑粑洗完澡出来,我把粑粑叫过来,我们四个围坐在一起。
我说:“我们像回放电影一样回放爸爸接你放学的那个时候!”
两父子都说好,于是开始回放刚才导致矛盾的表面。
儿子看到爸爸兴奋地说:“爸爸,今天双11了,我要买马小跳!”
爸爸:“你先把家里的《简史》看完再买!”
这时我使出了魔法,我共情地问儿子:“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你感到很生气对吗?”儿子点点头,我继续说:那你这时能用语言代替行为表达你的生气吗?比如告诉爸爸说“爸爸你周六晚上答应我双11给我买马小跳的,你说话不算数三个我感觉很生气!”于是儿子像背台词一样又复述了一遍。
爸爸接着台词往下走:“哦,那是爸爸忘记了不好意思,但你能不能把家里的《简史》看完再买呢?”
这时儿子又急了说:“《简史》那么厚,又都是密密麻麻的字不好看,一下子看不完!”说完又要生气了,我又给他分析说:妈妈听到爸爸说给你买马小跳的前提是让你看《简史》,就像你现在做两个问题的数学题,是不是得先解决前面的小问题,才能解决后面的问题呢?他眼睛转了转感觉似乎有启发了。我接着引导他:你这时能不能这样回复爸爸说:“爸爸,《简史》太厚太多了,我一下子看不完,我每天看一页行吗?”于是儿子又复述了我教的台词。
这时看爸爸无奈傻笑地接着台词说:“好吧!”于是父子俩哈哈大笑起来……就这样通过“回放电影”的方式,一来让父子俩看到自己的行为都是冰山表面的行为,都没洞察到彼此错误目的行为背后的真正意思。二来让父子俩意识到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来让父子俩学会如何做到有效沟通,只有有效沟通才能出现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
我要做好妈妈,也要做更好的自己!喜欢这句话,因为发现这句话其实就是PD(正面管教)和EC(鼓励咨询)的完美结合,只有做好自己,结合正确的育儿方式,自然能当好妈妈!育儿路上,我们相伴成长,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