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生命之中消亡,在艺术中不朽。---达.芬奇
500年过去了,他的光辉依然闪耀,吸引着众人的眼球。他久负盛名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代表作。
上周约了友人,去广州图书馆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偶遇达.芬奇的艺术。“美的形象、深邃的思想境界、和谐优雅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全人类”,6月3日-22日,高清数码还原技术,呈现达.芬奇的艺术,不用长途跋涉,一场不可能的相遇。
策展人精心布置,在有限的空间,呈现达.芬奇的绘画艺术,如同身临其境观摩原作一般的空间,感受大师的艺术。看了一遍不过瘾,借了两本书《30秒探索 列奥纳多.达.芬奇》(Marina Wallace著)、《达.芬奇》(Sherwin B. Nuland 著);准备看完,在精神上与达芬奇相遇后,再来一场不可能的相遇。
昨天在广州图书馆附近培训,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再次拜访,直接进入最里面的一个近80平方空间,进门右手边一面墙,完全被《最后的晚餐》覆盖,在画的对面墙角,陈列着一排沙发,上面坐着凝神观望这幅画的观众,有的人好像已经坐了很久。有的进来,驻足片刻,飘儿而去。
《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是一位公爵扩建米兰感恩圣母堂,邀请达.芬奇为食堂的整个一面墙绘制的壁画(460*880厘米),大约创作于公元1494-1498年间,是叙事画中享誉最高的画作之一。为了让这幅画更加逼真,达.芬奇创新性的使用蛋彩和油釉,从而可以修改或创造更精细的光影效果。这种创新手法却难以长久保存,后世修复专家几经努力,依然无法阻挡时光对画作的侵蚀。
这幅画构图巧妙,将画面作为整个食堂的视觉延伸,从而成功地将情景再现。画作的绘图角度不是从食堂中某人的角度来画的,而是从桌子的两倍高的绝佳角度构图,以基督的头作为画作的消失点,极具视觉冲击力。
在《圣经》新约路加福音记载: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看哪,那卖我之人的手与我一同在桌子上。人子固然要照所预定的去世,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他们(十二门徒)就彼此对问,是哪一个要作这事?
画中,耶稣一手伸出拿酒,一手拿面包,同时说出让门徒愕然的话。这幅画的看点在于十二门徒的表情。在《绘画论》中,达芬奇说:“通过人物的动作、灵魂的激情所呈现的人物形象最值得称颂。”;“人类的动作应该与其年龄和状态相一致。”;“人物形象的动作必须反映其内心状态,是生气、伤心、快乐还是恐惧,手势也应该反映人物的情绪反应。”
基督的话一出,门徒们的表情各异,每三个人一组,基督右边第一组,犹大突然后仰,手抓钱袋;彼得手握餐刀身体前倾,不敢相信基督的话;约翰表情温柔。
《蒙娜丽莎》(MONALISA)自然少不了,这幅画的女主人丽莎.格拉迪尼也被称为拉乔康达---la Gioconda,意思是“快乐的人”。达芬奇很有可能是在佛罗伦萨开始创造,直到法国之后,还在不停地完善,去世时也没有转让《蒙娜丽莎》。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以惊人高价四千金币购得此画。
“模特坐在凉亭的矮墙前面,后面挂着的一副大型风景画作为背景。在风景画上,平原与高山,湖泊河溪,展现自然风光的变化。她沉思的眼睛和双唇,好似蕴含一丝淡淡的微笑。达.芬奇在模特的面部、左太阳穴、脸颊和下巴附近运用了极其微妙的晕涂法阴影,形成了这似笑非笑的面部表情。达芬奇多次使用半透明釉,画出了这些复杂的阴影以及模特如蛛丝般轻盈的面纱。蒙娜丽莎弯曲的发丝和袍子领口流水般流畅的高光相平行,正体现了达.芬奇把发丝的弯曲比作水的流动。”
读了传记,才知道达芬奇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画家,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人类少有的全才,被许多人称为:世上最伟大的天才。
他怎么这么牛,崔向前总结了三点:第一天生就是牛人,5岁时凭记忆就能在沙滩画出母亲的肖像。第二勤奋努力,为了多一些时间,自创多阶段睡眠,把单次睡眠分散,为了节省睡眠时间。第三强烈的求知欲,对达.芬奇来说,最大的乐趣就是探索宇宙规律,了解万物法则。
1508年,他解刨一位百岁老人,他写道:“地球是有生命的。地球的肉体就是土壤,骨骼 就是构成高山的岩石......血液就是河中的流水,心脏中的血液就是海洋,呼吸就是随着脉搏跳动而涌动的血液,就像大海一样有潮涨潮落。”
有人评价达.芬奇是“史上最孜孜不倦的好奇者”,这可以概括他成绩斐然的原因。“上帝先我们售卖的一切好物,皆以劳动计价。”
备注:
如果当你沿着铁路线去看两条铁轨时,两条平行的铁轨连线相交于很远很远的某一点,这一点在透视图中叫做消失点。---崔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