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禅师书僧~了庵青欲
元代禅宗禅法继承宋代遗风,多以文字偈颂语录传世,这一时间的江南大地以径山的临济宗杨岐派为中心,盛极一时。
加上元代初期,是中国佛教史上与日本、韩国的第二次文化交流的高峰。很多来自日本、韩国的僧人慕名而亲近文喜、青欲、梵琦等诸禅师。
元代书法艺术方面,受到了书法家、政治家、画家和诗人赵孟頫的影响,也继宋代以来再次受到世人追捧与效仿。
这一时期由于佛教界偈颂语录的盛行,书法更是僧人们的专长。
元代最杰出的禅师书法僧人,有青欲、梵琦等大德,如青欲禅师的书法作品,至今还保存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内。
这幅法语书法作品,是由元代时日本僧人的藏主在嘉兴本觉寺参学求法,在其学修结束准备返回日本时,了庵青欲禅师应他的请求,于1341年一月十七日写给他的法语。这幅书法作品笔致流畅、温和、典雅,有二王之风,赵孟頫笔意。青欲禅师的书法俊逸中透着镌永,灵明里流出真性。
了庵青欲禅师(1288——1363),元代著名僧人。
浙江台州临海人,字了庵,号南堂。俗姓朱。青欲禅师以禅学及书法墨迹名扬海外。
九岁时父亲去世,十六岁从虎岩净伏禅师出家,试述经典悟道得度。听从希白明藏主的示导,前往苏州开元寺参访古林清茂禅师,在其座下遂机契悟佛法真谛。然而,清茂禅师授法于青欲禅师。
皇庆元年(1312),清茂禅师再次住持开元寺的时候,青欲禅师就任入院侍者之职。后来青欲禅师回到径山,就任虚谷希陵禅师的后堂首座之职。另外青欲禅师的师父清茂禅师入住建康(今南京)保守寺后,青欲禅师被礼请为分座第一座。
天历二年(1329),清茂禅师圆寂后,青欲禅师就退隐于溧水(今江苏)开福禅寺。
元统元年(1333),青欲禅师迁至嘉兴本觉寺,居住十年之久。青欲禅师在当时被人们尊称为东南大法幢,文人士大夫求法问道者络绎不绝,度众甚多。并受皇帝赐赠金襕衣和“慈云普济禅师”之号。后来退隐于南堂。
青欲禅师于至正五年(1345),一度居住于吴中(今江苏吴县)灵岩寺。后来遭遇兵火战乱,青欲禅师于弟子祖禅师辗转避难,然后退隐养老于橘李亭之北三里处的慈云院。
青欲禅师于至正二十三(1363)八月圆寂,世寿七十六个春秋。青欲禅师一生曾历任保守寺、开元寺、本觉寺和灵岩寺住持。
在此期间有多名日本僧人参学礼拜在青欲禅师门下,其中的的藏主就是最著名的一位。青欲禅师的法嗣是穆庵文康禅师,后来成为元末明初的一代禅宗匠师。
青欲禅师的语录有《了庵青欲禅师语录》九卷、《集庆路中山开福寺语录》、《嘉兴本觉禅寺语录》、《平江路灵岩禅寺语录》、《痴绝和尚书应庵祖师法语》等存世。
青欲禅师的墨迹较为著名的有与月琳道皎法语天历己巳藤月二十五日一幅,法语至元七年正月十七日一幅、至正丁亥年遗墨等遗世。
尤其是至元七年正月十七日法语一幅墨迹,一直为日本著名茶道家松江藩藩主松平不昧所取得,长久以来由出云的松平家所收藏,现赠予日本国立博物馆收藏。
青欲禅师的书法造诣颇深,有二王遗风,赵孟頫笔意。但青欲禅师的禅学思想更是为然。与青欲禅师同时期的正印禅师称赞其说:“了庵禅师语录,如狮子王哮吼,狮子儿闻之,悉皆勇健。
三世诸佛窥觑无门,六代祖师斤额有份。掷大千于方外,纳须弥于介中,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尽在是也。”这段赞语,不难看出正印禅师把青欲禅师的禅学功底及思想体系,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和六代祖师相契相合的阐述更加清晰。
让世人了解了禅的法益功绩:“俾宗纲复正,卓然还禅道于高古,至今学者尊之,以为楷模。”更可谓是:“明明照古照今,此日不绣诸梓。的的契佛契祖,他时虑失其真。”
青欲禅师的潇洒飘然风度,不仅仅是自由所能描绘,更是生死来去自如。明初翰林学士亚中大夫宋濂在“慈云普济禅师了庵欲公行道记”序中写到:“适通守陈公时来候疾,谓师曰,和尚东南大法幢,时既至矣,能无一言启迪我辈乎,师瞪目大笑,声振百步外,遂然而逝。”
由此可见,青欲禅师的功夫了得,真正地契合了诸佛真法实际,禅门六代祖师的了解明性。也应验青欲禅师自己的言说:“大哉诸佛涅槃心,遍覆三千大千界。迦叶拈花微笑间,三际洞然一时了。”
了然一如,洞察禅心,看青欲禅师禅师心法思维,多在其语录偈语颂中寻找,定能详知全体。青欲禅师开示畅臧主:“实际理地,不受一尘,礼随事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事得礼融,事得礼融也。
宽廓非外,礼随事变也。寂寥非内,古来达士,学到圣凡情尽,自然体露真常。遇物应缘,触目无滞。”青欲禅师借以示人,喻诸随缘之理,开方便体悟便性,不落俗尘之言,只一片简语,方释大千世界之玄奥,只是人我自滞。
又如青欲禅师开示觉首座:“曹溪流非止水,一滴忽来千波竟起,灼然是有这个道理。若是力敌势均,不言可知,稍涉思维,白云万里。如今未到这般田地,不免唤作移换人,须知守门中向上事,断断是别。
直饶究竟到不疑之地,苟大法不明,总成土苴。”简短的法语,犹如一股甘露琼浆。虽然我等凡夫之人,看到这般开示,顿觉醍醐灌顶。在这伦理世间,不得不深思。如青欲禅师所言,稍加思索,就能明白世间之情理。
佛教所讲的诸法实相,全部体现在禅宗行止之中,从唐朝禅宗大德提出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到宋代禅门诸大德所倡导的问释公案,偈颂悟诣的都给当时的元代佛教禅宗,起着引领和主旨作用。
如青欲禅师的思想与境界,流露出的实相法音,阐释地更是一切法来自生活,不可心外另觅,法外求法。再看青欲禅师开示灯藏主的一段法语,则又进一步体会禅宗法义的要用:“从上佛祖,开示此值无过使人各了本心本性。
不为外物所诱,即是出事边事,非谓别有法可传授世。但于日用二六时中,猛着精彩,虚明寂照,截断诸缘,淡泊无为,而不碍泛应,则功夫纯熟,打成一片,不妨随自己力量而行。但有一毫利益于人之事,勇而为之。
无利益事,自不复作。亦无能为所为之相,迥绝功勋。功勋绝则损益之念不兴,然而逆顺境界,不着照了,当体寂灭矣。”数语成章,明了洞然,既不谈玄说妙,也不卖关自傲。
如果不是随现实生活领悟真体,也就脱离了佛法,则与佛教相去越远。青欲禅师的胸明达意,就是:“达到只在眼前,要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言语动用,了无交涉,毕竟大道真体。
在什么处,看他古来老宿,提持个事,如日行空如风吹水。灵利汉,一见便见,不假思维。而大道真体,不问毫发。”如此这等见谛,客观真实地剖析了生活,以及现实的自我人生理性。
有一则青欲禅师上堂法语,可明见青欲禅师思想,窥觑青欲禅师内心:“金刚正体,洞彻情虚,般若灵光,该罗万有。
昭昭于心目之间,而相不可睹;晃晃于色尘之内,而理不可分。与天地同一覆焘,与日月同一照临,与山岳同一穹崇,与江河同一流注。所谓,佛佛授首,祖祖相传,若圣若凡,皆承恩力。”
青欲禅师内心与行持相应,思想与行为相向,言语与持修并进,从不曾有丝毫违背,纯情适体,性和理映。
青欲禅师用功办道,闲若清风,洒脱自然,悠游世间,他的生活不被世俗所缠绕,如若闲云野鹤。凡事都在咫尺之间,遥指即在眼前的随心所愿。表现出青欲禅师伟大的,更是他法语偈颂丰富。
在他弘法度众期间,却显示了闲适若云的生活状态。他的一首偈颂就是写照:“仙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的方外闲士的自由生活。
有一段语录是青欲禅师对禅的解释,读来使人清心悦意。详细地全方面阐述了禅的深义:“禅是断生死底刀子,禅是解执结底觿子,禅是辨妍丑底镜子,禅是斩邪妄底剑子,禅是伐荆棘林底斧子,禅是破怨敌底策子,禅是成佛作祖底本子。
以故佛祖依之而建立,众生由之而得度。禅之功用若此,可不尽心乎!不尽心则不得其力,不得其力,则劳而无功。劳而无功,则不见禅之真体。不见禅之真体,则无以为人。
无以为人,则慧命断绝。慧命断绝,则何以为僧耶。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可谓了事大丈夫矣。今世学佛而不知佛道之广大周备,则诚为添窃耳。岂有奇男子,肯为添窃哉。”
诚然若是,万千总持,没有读过青欲禅师法语者,无法了达青欲禅师的心迹。只从青欲禅师的墨迹去解读他的思想,而是一个门外汉,则不得青欲禅师真胸意。方才读诵青欲禅师阐述的语录,如沐甘露,一下子领得青欲禅师隔世教授,此甚欢喜踊跃。
青欲禅师为激励自己悟觉常照,为自己作了一首觉照铭,时时照应自己。
整首铭只有短短四十六字,青欲禅师依次一生常照自我精行:“觉而常照,照而常觉,一性圆明,万机照廓。觉着为谁,照者何物,能所顿空,全体出没。
不与三界,而现身相,乃知此室,无背无向。经行坐卧,常在其中,匪召而应,风虎云龙。”如果我等也能如青欲禅师一样,时刻觉照自己,何愁不悟呢?
对青欲禅师的修为与功德,岂是用笔墨所能述尽的。翻阅青欲禅师语录偈颂,那字字见谛,句句真如,叹能我等何以攀缘的呢?
青欲禅师的禅学深识,以及他的墨迹所透露出来的俊秀,则能感受到他是如何慈悲和伟大!其实,青欲禅师才真正的是佛陀座前了事大丈夫。
“昨日岩前拾得薪,今朝幻质化为尘。殷勤寄语贤侯道,碧落云收月一痕。”青欲禅师一生所行止的,无非是与薪火一样,在早晨炉火中质变成灰尘,再怎么的华丽,都是像月光的痕束,并不留下半点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