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理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定理,叫做「墨菲定理」,大概意思就是:『如果一件坏事情有可能发生,那它就可能发生。』
虽然有时候感觉墨菲定理感觉可以跟第六感啥的扯上关系,譬如某人预感说今天要倒霉,结果真倒霉了,然后就觉得自己第六感很强,再强点就能预测未来了。但我觉得墨菲定理其实就是一个概率论的问题,任何事情只要有概率能够发生,它就一定能够发生,无论这个概率有多小。
好吧,为啥我会没事干的扯上墨菲定理呢?并不是因为之前看完了《星际穿越》对里面反复提到的墨菲印象深刻,而是我在一些事情上面完全验证了它,而这些事都是跟我老婆使用 U 盘有关系,所以我俗称 U 盘定理。
U 盘定理
先来说说我总结的 U 盘定理,就是两条,非常简单:
- 如果你在电脑 A 编辑文档,用 U 盘拷到电脑 B 继续编辑,甚至在 U 盘上面也编辑,来回倒腾几次,你一定会忘记最新版本的文档在哪里。
- 如果你将所有的文档放在 U 盘里面,保证在不同的电脑上面都只会编辑同一份文件,那么你的 U 盘一定会坏,你编辑的文件可能就没了。
再继续瞎扯之前,再来说下我老婆,作为一个从中国非常知名的师范学府(广告我就不打了,「最」字也不敢说)毕业的高材生,我老婆的文学功底那是强悍的一塌糊涂的,但在计算机上面我只能觉得是小白水平。
因为家里面的电脑全是苹果系的,但学校的电脑是 Windows,我老婆又是一个典型的对工作极度认真负责的人,回到家了也不忘将工作从学校带回来继续处理一会,然后第二天在带到学校去继续处理,而这一切的纽带就是那小小的 U 盘。
当时看到这种工作方式,我其实是很震惊的,这种工作方式很容易就因为一次的疏忽出现问题,譬如我在电脑 A 修改了文件,然后忘记拷贝回 U 盘了,结果第二天在电脑 B 上面我就懵逼了,因为 U 盘里面的文件还是旧的。然后我就把我的担忧给我老婆说了,结果当然是遭到了白眼呗。结局是怎样的,大家想必也猜到了。所以就有了上面的 U 盘定理 1。
栽了跟头之后,我老婆决定以后所有的修改全部在 U 盘上面进行,然后我又被震惊了。先不说 U 盘慢,天天外带碰撞这些的,很容易就损坏,可靠性很难赶上电脑硬盘。将所有文件放到 U 盘上面编辑,就跟在分布式系统里面有一个单点系统一样,挂了就全没了,而这个概率其实是很大的。自然,结果是怎样的,大家应该也知道了。所以就有了上面的 U 盘定理 2。
同步盘或者云文档?
在很好的总结出两个 U 盘定理之后,我老婆终于问了我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我当时多么的自豪,作为一个程序员,终于可以不再被我老婆以及老婆的同事认为是修电脑的了。然后我很深沉的说了一句:『走同步呗。』
说完,我就意识到我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对于我来说,什么是同步非常好理解,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几乎就是没法理解的概念。自然,我又遭了一个白眼。
想想也是挺悲催的,很多年前,当 Dropbox 在遥远的米国大红大紫的时候(你如果不知道这个产品,不怪你,怪墙),金山的快盘也在国内大杀四方,那时候,我就被同步这个理念给深深的影响了,以至于我现在全是苹果设备,无他,就是啥东西全同步到 iCloud,简单方便。
但毕竟我老婆还属于没被影响到的那群人,所以我决定做一个同步的布道师了。不过这时候,Dropbox 还在继续熬成婆,金山快盘早挂的无影无踪,国内看起来能用的就一个百度网盘,但呵呵,还是算了。
本来 iCloud 是一个好选择,但 Windows 下面苹果软件是出了名的难用,所以我还是将目光放到了 Office 上面,直接给我老婆掏钱买了 Office 365,每年 499 块,送了 2 T 空间。然后我在每台电脑上面安装一个 one driver,她就可以在 one driver 文件夹里面编辑文档,也可以通过 Word 软件直接打开云文档,还能通过网页去查看自己的文档并且编辑,这一切看起来是多么的美好呀,除了有一堵无形的墙。
Google 的云办公套件做的非常不错,但我国因为大家都懂得原因用不了,我本来以为微软应该不会有问题,毕竟我国很多地方都还是 Windows 系统,但想不到的是网页版还是打不开,唯一欣慰的是 one driver app 倒是能同步,但速度就只能忍忍了。
尾声
好了,扯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会觉得,我老婆开始使用微软的 Office 365 愉快的办公,然后全部通过同步来解决了呢?既然我这么问了,结果自然很明了了呗。
问她为啥不愿意这么用,直接先给了我一个白眼,然后回复了一句,『教室电脑没网络,还是需要将课件从 U 盘拷出来。』好吧,我可以吐槽下你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
所以最后我是如何解决我老婆的问题的呢?当时是没解决,继续买一个更好的 U 盘,然后等着下一次 U 盘定理的出现呗。。。。。。
好了,吐槽了一番,晚上准备好跪搓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