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没少漂泊的朱元璋身板还是不错的,在明朝皇帝里他是最长寿的一个。他虽是一代雄主,然而也是个不幸的人,年少时没了爹妈,中年死了爱妻,晚年连连丧子,先是朱标太子,接着是二儿子朱樉,然后是三儿子朱棡,因此说晚年的朱元璋是极为孤独和痛苦的,久而久之,垂垂老矣的朱元璋终于病倒了。
一、对朱棣起疑
卧床不起的朱元璋脑子还算清醒,还在为大明帝国的未来操心,他想到自己的十几个儿子都已经分封做王,可以保家卫国了,心里有一丝安慰;想起自己孝顺又文弱的皇太孙朱允炆,心里却是阵阵不安。这皇太孙太书生气了,前几年在朝堂上被四叔朱棣打了还不敢直说,要说这老四还真是个人物,对,朱元璋想起了,老四的胆子还挺大的。
洪武二十八年,朝鲜使臣来大明朝贡,路过北京,朱棣说你们朝鲜的马那么好,怎么不送我一匹?朝鲜作为大明的属国,很识趣挑了一匹好马,配上好鞍,一起送给了朱棣。
朱棣心里美滋滋的,但转而想到父皇制定的那些严厉的规矩和那些专门负责收集情报的无所不知的锦衣卫,朱棣害怕了,思虑了好一阵,没什么办法,只有去坦白自首。朱元璋听了极为恼火,将他臭骂了一顿:“朝鲜王何得私交?”并告诫他下不为例。
自从“索马事件”后,朱棣便没再犯什么错误,但会不会是装的?他既然敢当着我的面打皇太孙,又背着我给别人要马,可见他胆子不小,会不会干一些我不知道的越轨之事?或者……朱元璋一生疑心病就重,他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尤其是想到了北部边防的军事部署,于是他发了两份敕书,没想到这两份敕书竟然成为朱元璋留给边防守将的两份“遗书”。
二、对北方边境军事的嘱托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给武定侯郭英的敕书,据《明实录》记载是这样的:“朕有天下,胡虏远遁久矣。然萌孽未殄,不可不防。今命尔为总兵,都督刘真、宋晟为之副,启辽王知之,以辽东都司并护卫各卫所步军,除守城马军及留原一百存守斥候,余皆选拣精锐,统领随辽王至开平迤北,择险要屯驻提备。一切号令悉听辽王节制。”
同一天,朱元璋又给都督杨文发了敕文,“朕子燕王在北平,北平中国之门户,今以尔为总兵,往北平参赞燕王,以北平都司、行都司并燕、谷、宁三府护卫,选拣精锐马步军随辽王往开平替备。一切号令,皆出自辽王,尔奉而行之。大小军官悉听节制。慎毋贰心且有疑志也。”
朱元璋大病期间为何要发这两份敕文?因为朱元璋临终之前的日子里,冥冥之中有了第六感:朱棣生下来就是个谜(可能非朱元璋亲生),他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第六感并非没有依据:先前朝堂上朱棣拍打皇孙朱允炆;在皇家叔侄祖三代对对子时朱棣就曾以龙为题材……说明他极有野心,朱棣与三哥朱棡的明争暗斗也能说明问题……如果老四真的那么坦坦然,为什么还要藏着掖着呢?更有老四在军事上很有一套,原本老三就很能打仗,可到了朱棣面前似乎成了小学生……一生以权力斗争为业的老年朱元璋慢慢地想着这些事情。据说将死之人老会想着往日的每个人每件事,大概是心理上的回光返照吧。但可惜朱元璋太老了,他想到这些问题时也太晚了,发了这两份敕书没几天,就去找他的太子朱标了。
虽然从巩固大明帝国的安全角度来讲,少不了诸子藩王,但从帝国君主的稳固来看,又不能让藩王们的实力太过强大,最好能相互制约。原本实力相当的晋王和燕王互相看着,而现在晋王没了,燕王独大,更何况燕王深不可测,这是很大的风险。臣下们权力失衡对于君主来说,是极度不安的。因此朱元璋便紧急下发了两份敕书,来束缚足智多谋又诡计多端的朱棣。
三、临终托孤:“燕王不可不虑!”
朱元璋最不放心的就是年轻的朱允炆能不能顺利的登基,并坐稳大明天子的宝座,继承乃祖的未竟事业,让大明朝长治久安。朱元璋病倒后,朱允炆一直守护在他身边,以至于已经“形至骨立”,瘦的皮包骨头了。朱元璋很心疼,知道自己不能再做朱允炆的保护伞了,有些事干脆向他挑明,反正这个皇太孙“性至孝”,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只有这样,大明潜在的危机才能化解,于是他气若游丝地跟朱允炆说:“燕王不可不虑!”
但朱元璋感到不保险,于是又将自己最喜爱的女婿——宁国公主的丈夫梅殷叫到床前,嘱咐到:“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接着他将早已准备好的遗诏,一边交给梅殷,一边颤巍巍地说:“敢有违天者,汝其为朕伐之!”当时在场的一起接受顾命的大臣还有兵部侍郎齐泰等人。
四、遗诏:约束藩王的权力
朱元璋的遗诏是这样写的:“朕受皇天之命,膺大任于世,定祸乱而偃兵,安生民于市野,谨抚驭以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专有意于民。奈何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智,好善恶恶,过不及矣。今年七十有一,筋力衰微,朝夕危惧,唯恐不终。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以勤民政。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佐,以福吾民。葬祭之仪,一如汉文帝勿异。布告天下,便知朕意。孝陵出俱因其故,勿改。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行事。”
这份遗诏至少透露四个重要信息:
A皇太孙是我亲自指定的接班人,内外文武大臣,你们一定要好好辅佐他。
B诸子藩王就在藩地远远地祭祀,不要来南京奔丧。
C各藩王所在地的文武官吏一律听从朝廷节制和调遣,只有藩王府的护卫军听命于各自藩王。
D藩王除了拥有自己的护卫军外,不得染指其他,中央朝廷才是全国唯一合法的最高权威。
朱元璋死了,藩王们都想赴京奔丧,无奈老皇帝有“止诸王会葬”的遗命,虽然“诸王怒”,但又不好发作,只有朱棣,他可不管这些,但那是后话了。
朱元璋虽然对朱棣已经有了提防,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老朱元璋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可从后来的“靖难之役”来看,并未起到任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