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是我拥有了朋友圈,还是朋友圈套牢了我。
1
自从开始接触互联网社交以后,我的生活圈就完全被各种社交平台套牢了。
每天强迫症地不停打开右上角有小红点的微信QQ,仿佛自己的圈子很充实。
当我得知浙大一名学霸的微信好友只有31个的时候我惊呆了,毕竟就连偶尔宅到不喜欢主动联系人的我在好友列表也能凑得出200多个人。
学霸表示每天有空的时候就看书,从早上5、6点起床直到凌晨一点入睡基本都把时间花在阅读上,这让起床困难症还沉迷手机的本人望尘莫及。
这位学霸不仅沉迷学习,还是一个拒绝网络社交的人,很少用网络社交平台去和别人打交道,有这时间不如拿来多看两页书。
我能明白学霸一心学习的毅力,但是放弃社交真的是一个好的选择吗?
2
从小到大我们就活在各类群体中,无论是以年龄还是以喜好为组成条件,我们无法避免这样的“打交道”。
我小时候就特别不喜欢和人来人往的邻居或不熟识的人打招呼,我会觉得十分尴尬,所以也习惯性逃离各种需要“打交道”的现场。
但是在面临他人对自己的一来二往时,我也意识到有所回应是种礼貌,一个问候并非什么难事,我们总要去应付一些不是非常密切但日常的交往关系。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学霸一定都是每天攥着本书独来独往的人,他们目标明确,明确到忽略其他的一切,一直熬到眼镜度数深到出现很多圈圈。
我身边有个与这样的想法完全相反的人,我大学里的一名学长,算是半个风云人物了,认识他是因为他是院学生会的主席。
在我的眼里,他好像无所不能,每年在校运会的长跑项目上都拿很好的名次,在学生会里十分有威望。
他身边几乎每个学弟学妹都认识他,甚至也得到过他在生活上的帮助,很多有趣的聚会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后生眼中会社交会玩的人,依然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候把专业课成绩每次攻到年级前列,毕业后顺利进入互联网巨头BAT之一。
这也是他成为校园风云的原因。
所以吧,成为学霸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社交生活,做一个懂得社交的学霸,才更有烟火气息嘛。
3
但是有所选择的孤独,也未必是什么坏事。
有人说,浙大学霸的故事其实恰好也反映了我们曾见过的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成功的人未必都是孤独的,但是敢于孤独的人,一定都不会太差。
我的发小,也是我生活中的活学霸之一,俗称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
她生性就比较沉稳,跟闹腾的我不一样,所以当我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时,她都是有选择地考虑才决定。
我喜欢在朋友圈晒出各种生活状态,跟朋友日常商业互吹,而发小的动态很少发,一旦发出来都是重要的活动、和一些有志人士的聚会。
我看起来很热闹的生活,仿佛对她一点吸引力也没有,但是她偶尔展现出来的状态,却真真切切让我感到羡慕。
她的生活就在自己手上,而我的生活在朋友圈晒出的照片里。
她不是放弃社交的学霸,但她完全懂得,怎么去把握社交的能力,而不是让社交控制自己。
4
说实话,我还是一个离不了网络社交的重度患者。
而我也明显感觉到,身边的朋友不再热衷于把琐碎日常搬到网络上去了,甚至不熟络的朋友早就退出了所谓的社交圈里。
我每天追逐别人的日常,而别人追逐自己的生活,我以为我收获了他人生活百态,其实都是我在不停地失去自己的生活。
面对别人的零社交,我们大多抱以质疑的态度,只有零社交才能换取所追求的结果吗?
答案不是必然,因为我们也察觉到社交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但是聪明人,选择了让社交有“度”,让社交有“质量”。
我们拒绝不了网络社交,也不应该去拒绝,至于怎么做一个不孤独而有质量的社交人士,你想好了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