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大喵同学启发,整理了这些材料,给后来的伙伴留存资料,欢迎大家补充完善!
其中特质法完全是大喵同学的劳动成果!
一、行动+结果
五要素:人物、冲突、行动、结果、主题
把其中的行动和结果抽取出来,再加上背景,就是主题!
结构:背景+行动/不行动 +可能性结果(一定不要绝对)
例子: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可能会产生谬误
二、比较结构
结构:**(方法一)**,未必就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方法二)**,或许能够得到比(方法一)更有效的成果!
例子:老一辈因循守旧传承下来的生存法则,未必就是最好的,勇于尝试新的方法,或许能够得比老方法更有效的成果!
三、特质法
特质+易于/倾向于行动 +可能性结果
a、人物物质:主人公或配角的特质+特质下的行动+可能性结果
举例:《不生气的秘密》,人物物质是“善于控制情绪的人”,特质下的行动是“更容易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上”,可能的结果是“也就更可能取得成功”
b、事物特质
方法:事物的特质+特点或作用+可能性结果
举例:《分粥》,事物物质是“一个有效合理的的制度”,作用是“往往可以帮助克服人生中的弱点”,结果是“促进团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下面高分秘籍的福利来啦!
高分秘籍一:“详细具体”
看下面的例子。
例子:
同样是讲居功自傲坏了事的,当做了两件事:1.加了条件,2.将“害了自己”具体化。大家投的赞同票数,差别竟然如此之大!
高分秘籍二:同时加上正反两个行动
句子原始结构还是:背景+行动 +可能性结果;但如果能把行动正反两面都说一下,感受马上就不一样。
例子:
(未加)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可能会产生谬误。
(加的)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如果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仅凭着片面的消息去盲目判断,可能会产生谬误。
高分秘籍三:前两个秘籍组合应用,威力更大!
例子:
原句:有时候,仅根据少量的信息去判断一个人,可能会具有片面性。
改为: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某个职位,如果不能客观全面地考察一个人,而仅凭着与职位关系不大的一些特质来判断,可能会产生谬误。
做了三件事:
1.“有时候”具体化,
2.“少量信息去判断一个人”具体成“凭着与职位关系不大的一些特质来判断”,
3.同时加上相反行动“客观全面地考察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