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傍晚,在我家楼下,一对母子。
母亲急匆匆地走在前,手里拎着蔬菜,嘴里不停地念叨:给你说过多少次了,让你考试仔细着,就是不听,那么简单的题目又做错,你怎么就会把2写成3的?大人说的话都当成耳旁风,你怎么就不听呢?每次都考这么差,我看还是早早地跟我们打工得了,反正也考不上大学……
男孩子无精打采地走在身后,书包压弯了背。他对妈妈的话毫无反应,真的就如一阵风在耳边吹过。其实,这种“教育”的话语真的似风吹过,就真的好了,就怕早就熟悉了这些话语,真的认为自己就是考不上大学,混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
也许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每位家长看到自己孩子不理想的成绩都会心急上火。但,这种不顾孩子的情绪,不经过思考,只发泄情绪式的“教育”真的有效吗?你给孩子下一个“反正学不好”的定义了,孩子还能学好吗?
家长重在为孩子的学习把握方向
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就像工作是家长的事情一样。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本分,如果做不好,就是自己失职。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学习不好,还有家长管他饭吃,不会有大人那种做不好工作就没有了饭碗的迫切感。所以,还需要家长来约束他。
这里的“约束”,不是时时处处划定范围,限制孩子“伸胳膊伸腿”,而是给他一个方向,引导他向着这个方向生长。
我经常说我不管孩子的学习,其实,这是假的,是说给孩子听的,让他感觉到我对他的信任,他反而会在学习上放开手脚。每次接他放学,我只要和学校门口的家长聊一聊,就知道他们学到哪里,大部分同学学到什么程度,我儿子掌握到什么程度。
孩子考好了,可以表扬,但不要狂喜,告诉他这一阶段不错,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若不理想,也不要现场发作,得找一个孩子愿意和你聊的时候,你的语言才会发挥最大的收效,瞅准机会,方能切入心灵。
我和儿子沟通效果最好的时候,是睡前。此时,万物安静,他也最安静,又心无旁骛,你温润的手掌抚摸他的头发,让他感觉你的慈爱,他也会向你敞开心扉。
和孩子沟通时,要注意方式:
表扬,是表扬过程,而不是表扬结果,给孩子一个可以通过努力自己可以掌控结果的感觉;
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分析,也要注重过程,而非分数本身。
家长首先应该是倾听,听孩子自己分析原因,而不是把自己认为的原因强加给孩子。倾听之后,再把你的想法告诉孩子,有肯定,也有激励式的委婉批评。“我想你如果……可能成绩会好些,你认为呢?”这种探讨式的语气更能和孩子达成一致,让孩子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这种“指引方向”式的分析,要比就题论题好很多倍,就题论题只解决点,指引方向却给一片大的发展空间。
且,我个人认为:就题论题,有很大的弊端。
你接受的教育方法比你的孩子要早二三十年,甚至更早,社会是发展的,知识是进步的,那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先进,你拿着二三十年前的陈旧方法解答今天的问题,解出来能怎么样?还不是把孩子束缚在了你的思路里?长此以往,又怎么可能让孩子开拓思路?孩子怎能如你希望的一样“超越”你展翅高飞?
举个浅显的例子:英语的学习。你二三十年前学的英语,大抵都是哑巴英语,怎么会像现在的孩子一样,从小学就开始听说读写?你自己看个英文电影都需要中文字幕,读个英语故事,都要嘴里念念有词,心里逐句翻译成汉语,才能明白什么意思,你辅导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在一个纯英语语境中学英语?他也只能是英语翻译成汉语、汉语再转成英语,多走个不必要的弯路才会得出一个“中文”式的英语答案!
所以,做家长的,不要事无巨细、大题小题都亲力亲为,弄得自己焦头烂额、身心疲惫,还适得其反。
其实执行这种把握大方向的管理方式,开始是很累的,因为这要求家长一定要洞若观火、明察秋毫,又要忍住不去轻易声张,还要找准关键时候,以恰当的方式加以引导。而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挑战却是看不到“立竿见影”的即刻效果,你一定要容忍孩子一段时间的落后。当然,这里所说的落后,并不是和其他同学相比的落后,因为个体不同,智力理解力也不尽相同,不具有可比性,而是和孩子未来发展空间相比的暂时落后。这段时间过后,孩子会收获比成绩更重要的自我学习能力。
创造学习氛围,给孩子打个“样儿”
在学习上,榜样的力量就无穷的,而家长自身“榜样”的力量,更是时时处处影响孩子。
儿子刚上三年级的时候,作文要求提高了,而他的作文水平真是不怎么好。每次作文,他总是问我:妈妈,这个主题该怎么写?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很头痛,我不知道该如何来回答他,如果我告诉他怎么写,那孩子的思维就会被限制在我的“模式”之内了,如果不回答,看着孩子为难的样子,我又会因为没帮他而怕失去了扩展他思维的机会,真是骑虎难下。
其实,提高写作水平,就两点:多读书、勇敢下笔。
要想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首先得营造读书氛围。在我家,书,唾手可得。书房里自不必说,客厅的角落、沙发的一角、床头柜、孩子的床头,都可以放书,让他感觉书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坐下来,随手拿起来一本书,他也会这样做;
我读一本好书,和他分享,他读了书,也和我分享;
我读的过程中,阐述与书中不同的观点,他也学着分析偏与颇;
……
下笔,真的要勇敢。
我曾无数次给儿子说,勇敢地写下去,心里有什么写什么,不用顾虑,可情况依然没有改观。
说教不如榜样,还是给孩子“打个样儿”吧!
于是,在儿子三年级的上学期,我申请了微信公众号,硬着头皮每个星期更新一篇,也不写什么高深的文章,就写自己所想。每次写完一篇,和儿子分享,让他感受到我成文的快乐。公众号坚持到四五个月的时候,儿子写作文不再问我如何下笔了;两个月前,他自己也申请微信公众平台,从写游记开始,每周坚持一篇,现在已经更新九篇。
在他写游记的过程中,我的角色只是司机,每到周末带他到一个地方。开始两次,在游览的过程中,真是担心他写不出来,于是会旁敲侧击、有意无意地描述景物,可事实证明,小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不会按你的套路出牌。其实,你只做一位旅游的陪伴者就好了,不要去打扰他,让他用自己的方法尽情去描述,反而会促进他自己的写作方式,结果或许会更令你惊喜。
在习任务不是很繁杂的小学时代学会管理自我,这才是小学教育的目的。家长牵拉推拽下产生的成绩不是真实的综合体现。只有通过切身的学习体验、学会自我分析,形成自我的学习方法,真正的做到自我管理,方能游刃有余地应付未来更加繁重的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