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有其表的善意实际是憎恨
1: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会把自己身边的人都变为依赖症患者。
2:“披着爱的外衣的善意的支配,常常是虐待狂的表现。善意的虐待狂会希望自己的所有物变得富有、强大、成功,但是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的所有物有独立、离开他的想法。”
3:僧人和企图自杀的年轻人,并不是一种爱的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关系:互相牺牲了自主性。
4:善意的施虐者的特征是憎恨和不成熟,而且他本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和不承认自己的憎恨和不成熟,始终认为自己是好人,所以最后会酿成悲剧。
5:他们内心无法安宁。不会听取别人的话,因为他们执着于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
患有彼得·潘综合征的母亲
1:孩子做一切,牺牲自己。母亲认为自己非常优秀,同时也希望让孩子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她会说:“只要你幸福,妈妈怎样都可以。”
2:“她一般会无视别人的尊严,认为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人,并用非常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别人。”
3:不管到几岁都无法在心理上成为大人的彼得·潘症候群,一般都会有一个喜欢说“只要你幸福,妈妈怎样都可以”的母亲。
4:子女能感受到母亲的孤独和不幸,并且认为母亲掌控自己必有其原因。
5: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在压抑对对方的不满。于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会感到幸福。
“只要你幸福,做母亲的我怎样都可以”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可能是“好吧,只要我当那个恶人就可以了吧”,或者是“是母亲做了不该做的事,是吧”,或者是“我真是傻啊”。
6:嘴上说着“只要你幸福就可以”,但是当自己变得不幸,就会变成“都是因为你,我才变这样的”。
7:原因:
(1)从“只要你幸福就好”开始,到“行了,只要妈妈忍着点就好了吧”,都是因为这位母亲内心深处的空虚感、不安、恐惧、依赖心、自我价值感缺失等问题滋生的虐待倾向所致。
(2)说这样的话,是为了抑制自己意识中的虐待倾向。不承认自己真实的内心,还非要让孩子承认自己是优秀的母亲,所以说出这种话。其实,这是母亲在将心中的恐惧、不安合理化。
(3)“只要你幸福就好”,被这样说的孩子什么也无法反驳。母亲其实是在表达“我没有什么想做的”。这句话背后其实是她对自身的绝望。
(4)“只要你幸福,妈妈怎样都可以”,说这句话的时候,这位母亲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