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的快与慢》这本书中,作者认为人类心理和行为是由两种思维模式协调下进行的,心理学家Keith Stanovich和Richard West率先提出了系统1和系统2的术语,用于说明大脑种的这两种系统:
- 系统1 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 系统2 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中来,例如复杂的运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我们通过系统1对外界环境做出直觉性的感知和处理,需要思考的部分交给系统2。我们几乎每个人对陌生的事物或突发事件都会有过激的反应,例如对新事物过早的仓促下结论,就是系统1恰如其分的描述。如果结论可能是正确的,偶尔出现错误所付出的代价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这种仓促的做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那么这种仓促的结论就是高效的。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这种仓促的结论,想像一下你孤身一人走在黑暗的夜路上,这时你听到了奇怪的响声或者突然看到黑影闪过,你一定不会站在那里动脑筋思考发生了什么,下意识就感觉到了危险并准备逃跑,这种快速的做出结论保证了人类的生存。
如果对情况不熟悉,在风险高并且没有时间去搜集更多信息的情况下过早下结论就很冒险。此时,很可能会出现直觉性错误,但这种错误是可以通过系统2的有意干涉得以避免。
上图中三个方框的内容有何共同点?答案是,它们全都有歧义。你应该非常确定的看出左边方框呈现的内容是"ABC",右边是"121314",但两个方框内的中间部分是一模一样的。另一种读法是将左边看做是"A 13 C",右边看做"12 B 14",但我们却没有这么做。同样的形状在字母中就容易被看做是字母,在数字中就会容易被看做是数字。可见环境在对于我们理解每个因素的影响很大,那个形状是有歧义的,但我们却过早的对它的身份下了结论,并且根本意识不到我们已经这样做了。
了解这一点,对我们生活中的出现的突发情况、见到奇怪的人,或者听到新的事物时候,我们其实可以利用系统2来有意训练自己干涉系统1,大部分我们遇到的情况其实并不需要系统1那么迅速的决断,停下来想一下可能就能避免自己的偏见。
这里最为关键的点是:你做了一个确切的选择,但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了,甚至都不记得曾有过选择。现在的信息传播是有很大的失真,大家通过文字报道、新闻视频看到的东西,都会因为系统1不自觉的建立起一个假想的情景,受到文字用词和新闻记者个人的影响,我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做了选择,也没有意识到还可能有别的解释。
有意识的怀疑需要在遇到事物时,需要在大脑中克服思考的惰性,这不是件容易事。